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澄清对研究生教育的误解【已发表】 精选

已有 16727 次阅读 2019-6-14 07:13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主按:本文由我(马臻)原创,已发《中国研究生》2019年第6期。]


谈到研究生教育,网上有诸多怨气。一些导师吐槽说研究生整天想着实习、考证。而很多学生都很困惑:既然将来不做科学家,现在为什么不能自由发展?完成一篇论文,达到毕业要求,不就行了吗?导师为何不及时修改学生的论文稿?导师让学生做课题是不是剥削?对此,我们要把事情掰开来,说明白、说透。

自由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很多研究生说导师不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自己——学生想外出实习,而导师希望学生能集中精力搞科研。教育的目的,难道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吗?现在不是提倡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吗?

在回应这些困惑之前,让我们首先看看读研是什么、不是什么。

读研是一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求学活动。它有目的性——学到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也遵循一定流程(上课、开题报告、做研究、中期考核、撰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和规范(校纪校规、课题组要求和学术规范)。

遵循流程、规范和你是否想成为科学家或者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都无关。不要试图用 “反正将来不准备成为科学家”和“不实习就找不到工作”回避责任。换而言之,读研不是你掏了学费,想怎样就怎样。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不是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关系。

有些实习是培养方案里要求的、和专业相关的。比如,新闻系的硕士生被要求去报社实习,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要到环保企业实习。但也有些研究生自选的实习和专业无关、有可能影响学业进展。有的学生对本专业要求的相关实习不积极,而想着在校期间放下科研、去金融公司实习,这就本末倒置了。

处理问题要拿捏好平衡。比如说敦煌莫高窟,封闭起来不让游客看不行,游客多了看坏文物也不行。同样,我们要处理好“按部就班完成学业”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系。我对学生一直说,“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研究生一开始要专心于完成课业和做实验、发论文,等到论文投出去或者发表了,在研二暑假实习,在研三边完成学业边找工作、见习。相反,有的学生一开始不努力,后来在班级同学准备毕业论文时忙着做实验,最终延期毕业。

达到毕业要求就行了?

很多研究生说“达到毕业要求就行了”。在他们眼里,“达到毕业要求”就是发表一篇论文。但事实不是如此。

比如,根据院系规定,申请学位必须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篇论文,但发表论文只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学生不但要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还要写出符合要求的一本学位论文、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如果学位论文质量不过关(例如涉嫌抄袭剽窃、缺乏系统性和工作量、不符合学位论文体例、绪论部分没有写好),即便研究生在专业期刊发表了论文,都不该毕业。更何况,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是顾及本专业各个研究方向所有学生发表论文难易程度的“底线”要求,而不是一般行情。

学位论文送审有一定的要求。我对课题组硕士生的要求是:硕士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论章节,至少还要有两章实打实的实验内容,其中一章内容发表过学术论文,另一章可以是初步实验结果。对博士生的要求是:博士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论章节,还要有四章实打实的实验内容,其中至少有三章内容已经整理成文发表,另一章可以是初步实验结果。学位论文由我鉴定为“良好”,我才会送审。如果把没有达标的学位论文送盲审,有可能遭到评审人异议,那么这会影响学校、院系、导师的声誉,最终损害的还是学生的利益。

有些研究生说“达到毕业要求就行了”,但这句话不但是对自己放松要求的托辞,而且是“伪命题”——以此为托辞提出外出实习时,写出学位论文了吗?答辩通过了吗?

“导师卡着,不让学生发文章、毕业”

如果一篇论文能在高档学术刊物发表,那导师为何不及时修改并投稿?不排除有些导师生怕学生发表论文后“翘尾巴”不再积极科研,但很有可能学生起草的论文稿还没有达到稍作修改就能投出去的程度。如果稿子写得语法不通、脱头落襻,或者研究内容还不完整,导师头都大了。特别是在大课题组,导师忙着各种事情,还要指导其他研究生,无暇顾及这样粗糙的论文稿。

研究生不能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要想一想如何让导师爽快地修改你的文稿。比如,导师让你按照他提出的实验点子开展研究,你是否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导师说需要补做实验,你补做了吗?你是否穷尽各种可能(比如自己反复修改、请师兄帮忙修改),把论文改好?你对科研的态度是否认真?发表论文后是否还会继续努力?有些学生平时忙着参加各种活动,临毕业才拿出一篇粗制滥造的论文稿让导师修改,你说导师会怎么想?

再说不让学生毕业吧。让研究生按时毕业的就是好导师,不让按时毕业的就是坏导师?不能采用这样泾渭分明的二分法。我看,情况可以粗略分为四个象限:让学生按时毕业,好导师(正常情况);让学生按时毕业,坏导师(放水);不让学生按时毕业,好导师(讲原则);不让学生按时毕业,坏导师(恶意卡学生)。在学生不能按时毕业这件事情上,有的学生没有达标,有的人是自愿的(比如想“慢就业”)。学生没有达标也有种种原因,比如不努力、没有规划好时间、科研能力不强、科研难度很大等。不能把责任一概推给导师,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导师就有问题。

导师让学生做项目就是剥削?

很多研究生和不明真相的民众在网上控诉导师让研究生做项目。即便事实是“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但对此“一面倒”的负面解读对吗?

很多人误以为读研就是上课,然后到图书馆查一些资料,“剪刀浆糊”凑成一本学位论文,还有大量时间实习。但实际上,上课只是读研的一小部分,“科研”才是研究生几年生活的底色,也决定研究生能否正常毕业。

有些导师以盈利为目的,从企业拉来横向项目,把实验室当成生产车间,学生在做企业项目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别的“管毕业”的课题。有的导师甚至在校外开工厂,让研究生当“小工”。这样的“做项目”,有的进入“灰色地带”,有的踩到了“红线”。然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导师让学生做项目”说成是剥削,这是不对的。

文科的学生可能不需要很多经费也能做研究。而对于从事实验科学的学生来说,没有科研经费就无法做科研,毕业也无从谈起。做实验都是用钱来“堆”起来的——科研经费能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支付测试费。学生自己没有带着经费来读研,学校也不会按照学生的人数给导师发放实验费用。导师有现成的课题(包括研究点子、研究方案和配套经费),学生需要做科研,双方就走到了一起。

在理想的情况下,研究生做导师的课题发表论文、顺利毕业,而导师则通过学生的研究来推进自己的项目结题、后续项目申请和职业生涯,两方面是互相依托、互利的。学生做导师的课题和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很多情况下是“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

做项目不可怕,关键是:做什么项目?为了什么做项目?做项目过程中取得的研究结果能否成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研究生在确定导师之前就要和导师沟通此事,在遇到问题时,也需要协商解决。

结束语

本文无意为某些无良导师“洗地”,而是说:研究生和社会大众应客观、理性地看问题,而不能用托辞(比如“反正将来不做科学家”“大多数论文都没有实用价值”)和情感诉求(比如“不实习就找不到工作”)来代替理性分析,更不能以偏概全地说天下的导师都是“剥削者”。

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都要回归常识回归原则——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学位论文应达到什么水平。师生还要回归本分。导师的本分是育人,导师对学生要既不放水,也不苛刻,更不剥削利用。学生的本分是学习,学生要有良好的学风,努力科研,顺利完成学业。不是说每个学生毕业后都得做学术,也不是说他们一定得从事本专业,但踏实、敬业、通情达理是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导师需要把自己的原则、要求和管理方式提前告诉准备进课题组的学生,而学生也需要提前了解这些情况,并走出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误区。如果学生觉得读研辛苦、收入少,完全可以考虑不读研究生,直接去工作挣钱。如果学生觉得这个课题组不好,完全可以不选择这位老师,中途转导师,或者向院系领导反映情况。怕就怕自己不喜欢读研却又想要硕士文凭、与自己的导师处不好却不采取积极的行动,一味表现出消极抵触态度,这只会使自己更不开心。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84893.html

上一篇:导师应践行教育家精神【已发表】
下一篇:导师寄语:当你遇到迷惘【已发表】
收藏 IP: 60.216.3.*| 热度|

33 郑永军 刘立 卜令泽 冯大诚 王从彦 文克玲 郭战胜 王安良 李东风 彭振华 徐耀 王崇臣 李陶 郝文涛 黄永义 毕重增 原梅妮 杨金波 任国鹏 邱趖 褚海亮 罗春元 陈百利 周忠浩 柏延文 陈白杨 鹿露露 李毅伟 郭峰 彭真明 王羽青 曹建军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