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在985高校读研955?导师有话要说【科学网微信公众号首发】

已有 17042 次阅读 2019-4-16 09:14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jpg

[本文由我在4月14日晚上应邀发在科学网微信公众号的原创稿修改而成。]

三年前,我开了多次组会。

当时,有的研究生习惯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9点到,11点半离开,下午2点到,5点走。一天就工作5.5个小时,每星期工作5天,实际工作量为27.5个小时。

我对学生们说:学生每星期花在学业、科研上的时间,加起来不得少于40个小时。必要的班组活动、党课,还是应该参加的,这些时间可以算在40个小时内,但我不希望看到每星期只工作27.5个小时的情况。

我以前在美国读博士时的指导教师就告诉我,要把科研做好,除了上课,每星期放在科研上的时间至少需要40个小时。

我从不要求学生签到,也不在实验室安装摄像头、指纹打卡机,但如果学生保证不了时间投入,那我只能请他们自己在电脑中记录一下自己“典型的一星期”,然后告诉我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科研上。从没有学生把时间记录发给我看,因为他们在“被谈话”后改进了。

我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如果学生生病了,我当然会让他多休息几天,甚至允许他把毕业论文带到家里去写;如果学生前期努力了,那么他们在研二暑假(两个月)可以外出实习,研三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完成学业;如果学生有复习托福、GRE或者出国访学的需求,我们也可以面谈,商量出一套既不影响学业又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案。

我从不耽搁学生的论文修改,从不把论文投到“明显不可能中的高档刊物”,也从不卡着学生不让他们毕业,但我说:你要进我的课题组,就要按照我的方式做事,那就是“先紧后松”——一开始要抓紧,以后才能稍微轻松。

我在面谈中就是这么说的——如果你做不到,或者害怕了,可以选择到别的课题组去。

不同的课题组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课题组导师很少管学生,学生自己去图书馆看文献,或者外出实习。学生写出论文,导师修改论文会很慢或者改得很少。考研的学生可以尽管挑选适合自己的课题组。

如今研究生毕业难度大

说出这番话,是因为如今研究生教育的要求非常高,导师也压力山大。

研究生向学校缴纳学费,并从学校、导师那儿领取少量补贴,这不意味着他们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到时候稳保能毕业”的“自由人”。要毕业就要做研究、出成果。

研究生读研一时需要上课,读研三时需要找工作,在入学第三年的4月就要提交学位论文。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又要上课,又要做研究、发表科研论文、写出学位论文,时间非常紧。

更何况,有些学生从普通高校考入重点高校读研。他们在进校之前缺乏科研训练,学术基础不扎实。进校之后,他们缺乏科研点子,还想着要不要参加社团活动、毕业前工作好不好找。这就使他们和直升上来的学生相比,并不处于有利地形。

如今,一些高校和院系提高了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要求。比如,有的系以前硕士生申请学位需要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后来需要在SCI刊物(不限影响因子)发表一篇论文,再后来需要在影响因子2以上的SCI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博士生申请学位则需要发表若干篇论文,SCI刊物的影响因子总和达到6。

做科研本来就是难的。研究生有可能做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现实验点子已经被别人报道了,或者实验设计有问题、得到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好不容易分析完数据,又感到写论文非常困难。论文投稿后,可能审稿周期长、得到审稿人负面评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生不努力做研究、不赶在时间前面的话,就很难达到毕业要求。近年来,很多院系每年都有大批应届博士生延期毕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还有的研究生论文盲审被“枪毙”。

延期毕业并不见得是件坏事或者丢脸。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的人努力了还延期毕业,更不用说不努力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

面对课题组学生,我讲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1998年-2001年我在复旦大学化学系读硕士时,有时候在课题组使用一套仪器需要排队。轮到我用时,为了及时得到实验数据,且不耽误别的同学的实验进程,我“连轴转”做实验——把实验室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当床睡,设闹钟提醒自己半夜起身进行实验操作。

出国前夕,我不能住学校宿舍了,晚上就在实验室电脑房的木头地板上铺席子睡觉,白天接着做实验。

2001年-2006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读博士时,有时候我开夜车做实验,有时候日夜颠倒,晚上在办公室看文献、写文章,到清晨才回家睡觉。

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儿了。我现在绝不让学生“连轴转”做实验,因为这会影响学生健康,还容易出安全事故。但做科研的奋斗精神还是应该保留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研究生努力了,就有可能发出更多、更好的论文,这样研究生不但能确保按时毕业,还能拿到奖学金。在找工作时,也能处于有利地形。毕竟,企业需要的是聪明、努力、做什么就能成什么的毕业生,而不是脑子笨、不努力、一事无成的毕业生。如果将来准备去大学任教的话,那么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更需要发表更多、更好的论文。

在大学里,虽然教师不用打卡签到,更没有被强制实行“996工作制”,但别以为大学老师只需要上课、备课。我们还需要看文献、申请科研项目、修改或者撰写论文、指导学生做科研,有的老师还需要做行政工作,每天时间严重碎片化。

比如,我平时每天早上8点到学校,中午吃饭后不午休,接着工作,因为下午要去接小孩放学。等下午把小孩送到家交接好,我再开车去学校工作到晚上8点多。周六周日、寒假暑假,我都坚持工作,甚至把小孩送到英语培训机构后,就在门外找个桌子,用手提电脑继续办公。

我对研究生们说:真的要好好珍惜你们眼前的“两点一直线”生活。至少,你们住在学校,吃在食堂,利用现成的实验装置做实验,也没有小孩需要抚养。等你们成家立业以后,需要处理的方方面面事情更多,压力会更大。现在在校期间不努力做科研,更待何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73582.html

上一篇:关于进高校,研究生需要知道的【科学网原创首发】
下一篇:读博的真相【已发表】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44 郑永军 陈赟 文克玲 刘立 杨金波 孟佳 刘波 杨子辉 张波 文端智 吴斌 姜良超 杜芳 周忠浩 高建国 周志刚 张海霞 王卫 汪晓军 朱晓刚 韩晴 陈智文 石磊 谢力 刘玉仙 蒋永华 曹俊兴 柏延文 元凯军 吴嗣泽 刘利 刘博 杨轶杰 杨顺楷 郭战胜 郑强 韦四江 吴明火 程娟 王加升 刘东坡 张磊 hmaoi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