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大学教师:时间都去哪儿了【已发表】 精选

已有 18777 次阅读 2018-11-28 08:53 |个人分类:人在职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主按:本文由博主所写,已发于《科技导报》2018年第21期“科学人文”栏目。这是“大学教师的中年焦虑”系列文章之三,前两篇分别发在《大学生》《文汇报》。]

“你们应该好好珍惜寝室、实验室‘两点一条直线’的生活。等你们以后当了大学老师,就会明白工作和生活没那么容易的。”A教授常对博士生这么说。

回想起自己当年在这所高校读硕士,科研生活是如此的纯粹——每天晚上,课题组每间实验室都有学生在做实验或者挑灯夜读。而如今,各种事情纷至沓来,他再也无暇做实验。那么,他的时间究竟去哪儿了?

费心费力地教课

在国外读博士时,A曾抱怨做助教(每星期消耗20个小时)影响他做科研。回国任教后,他必须面对教学。

2010年A刚开始工作时,启动经费、仪器设备、研究生还没到位,他就像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一样,不去想这些不理想的情况。他坐在电脑前查阅教学资料,并设计课件,一坐就是2~3个小时。

终于轮到上课了,他每星期还是要花2~3天备课。即便后来评上了教授,他还是不能懈怠。最忙的一个学期,他每星期上3门课。这样的教学工作量还不算大,但每次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完2~3节课,他已筋疲力尽。

沉浸于读书看报、写文章


成为大学教师后,A隔一段时间就买一堆和他从事的专业无关的书,并总能找出读书的理由。比如,他看了十多本组织行为学教材,美其名曰“为了学会如何管理课题组”。他看了很多介绍人生哲理、科研生存技能、新闻写作的书,甚至“回过头去”温习大学英语课本。他还订阅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种报刊。

他很在乎获得内心的感悟。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则给他带来一种“仪式感”。他常常坐在电脑前写稿,进入“物我两忘”之境。2010年至今,他在报刊杂志发表通俗文章120多篇。很多次,他凌晨5点多醒来,刷手机查看当天的《文汇报》电子版。一旦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他一早出门,满大街找书报亭买好几份《文汇报》。

忙不迭地审稿

2010年至今,A为几十个学术刊物审稿约450篇。学术期刊编辑邀请他审稿,他几乎都答应了。这是因为科研工作者要发表科研论文,就需要编辑安排同行帮忙审稿;于是,科研工作者也有应邀审稿的义务。而且,他觉得审稿“挺光荣的”,哪怕审稿既不能计入年终考核的“工作量”,也不能用来评职称、申请科研项目。

他以前读博士时的导师曾对他说,编辑给你30天审稿,你就拖到第45天(或者等编辑催你后)才把审稿意见发回去。这样,一则编辑认为你认真审了,觉得欠你一份人情;二则编辑知道你很忙,至少在这45天内就不会硬塞给你另一篇稿子了。

但A是个急性子,一旦收到审稿邀请,他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转而审稿。有时候,他刚审完一篇稿子,编辑又发来一篇……

被行政事务“吊住”

2012年,A所在系的一位领导找到A,问A愿不愿意协助他做事。A推却了,“还有家庭的事情忙着呢”。但想到自己还没有评上教授,应该多分担些系内的事务并加强和同事的联系,他还是答应了。

为此,他经常需要参加校内、系内的行政会议,组织本科生科创项目评审、推免资格面试、教学工作会议,还要处理教学大纲对比、出境学生学分转换审核、各种文书处理等杂事。经常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完成,下一个任务又飞过来了。而诸如整理教学评估报告之类的工作琐碎且断断续续,甚至持续了2~3年。

有的同事说,做这些工作能锻炼能力;也有的同事说做科研才是本行,“如果不想当官,做这些干什么”。而A说他不好意思拒绝,也不好意思中途退出。

为研究生操碎了心

2012年年初,A被批准成为博导,一个博士生从别的课题组转过来。但该生没有安心做科研,A“花了五倍的精力”管教该生。他也曾遇到几名硕士生,有的发出一篇论文后就提出外出实习,有的进校后忙于参加社团活动,还有的提出请假复习托福、GRE。他一直为学生的科研进展和前途操心,并纠结于课题组生存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矛盾。

每当学生表现出质疑他的管理,比如不愿意补充他要求补充的实验、嘲笑他没能指导研究生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他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讲道理。而一旦学生有思想困惑,他会像家长那样关心学生,甚至和学生一谈就是2~3个小时。

他还忙着招研究生——参加7月优秀大学生夏令营、9月推免面试、3月考研面试、9月迎新生活动,并和考生联系。可是,即便他花了很多时间,也经常被考生“放鸽子”。

杂事多,科研还怎么进行

A进校任教初期,还亲自做实验的。招到几名研究生后,他自己就不做实验了,而是带着研究生做科研。为了把课题组导入正轨,他隔三岔五地催问研究生科研进展。学生给出实验数据或者论文稿,他很快给出反馈意见,说还需要如此这般补充实验或者修改文稿。

他同时指导几名研究生,往往是一名研究生把一篇论文稿发给他,他马上修改一遍发回去后,另一名研究生又把另一篇论文稿发过来。他和研究生一来一回修改好几轮,才能完稿。

在带学生做科研方面,他的困惑在于——研究生的科研基础不甚理想,学生读研一时需要上课,读研三时需要实习、找工作。A只能给研究生设计“现实一点”的课题,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稳妥地取得科研发现、发表论文、正常毕业。面对同事的课题组经常产出“好东西”的竞争压力,他“只有招架之力”。

笔者手记

A教授自称活得很累——他需要同时处理好教学、科研、系内服务、学术服务、课题组、家庭等各种事情(出于保护个人隐私,本文不介绍他的家事)。他的工作内容庞杂、琐碎,时间严重碎片化。有的人说他“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把精力集中于做科研。也有人说,A的生活不但不悲催,反而是丰富多彩的;他应该调整好心态——做一件事情总是有得有失的,关键是要学会取舍和适应。

笔者想说,A不是那种削尖脑袋想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也不是坐吃等死的人。他有自己的喜爱和追求,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虽然各种杂事分割掉他不少时间,但他经常在晚上和周末到学校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稿。他内心的压力,正是一个凡人会遇到的。

本文叙述的虽然是个案,但是它折射出千千万万大学教师的真实处境——有的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双肩挑”,有的人难以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平衡,还有的人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心力交瘁。大学教师必须学会面对压力,并在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下优化工作方法。

希望本文对于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研究生也有启发。往往有些研究生在校期间利用导师的科研平台做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高质量论文,就以为自己很厉害;但他们毕业后进入大学、研究所工作,就会发现做科研进展缓慢,因为要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情。因此,研究生在读研时就要夯实科研基础,并锻炼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指导研究生等生存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48686.html

上一篇:大学教师也需要阶段性地评估自己【已发表】
下一篇:申请-考核制,招到“对”的学生【已发表】
收藏 IP: 202.120.234.*| 热度|

46 王从彦 孙杨 周忠浩 王茂清 刘立 胡泽春 王永奉 杨正瓴 雷宏江 陈莹 郭景涛 罗春元 范会勇 王启云 王超杰 王朝华 杨思洛 程强 李巍 黄永义 肖世昌 王洪涛 胡爱国 徐智优 乔中东 夏炎 王晓峰 胡文兵 信忠保 姚伟 李毅伟 魏焱明 李明阳 宁利中 于国宏 杨金波 张磊 董国法 李志俊 方琳浩 赵甜芳 张占辉 简美鹏 ljxm xuqingzheng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