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实验过程中,没有专项资金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不能公费购买的物件,如果必要,几十到百多块钱的通常就自己掏腰包了。印象中自费买过花盆、水培盘、种子、花棚支架等。这都不是啥事,很多年轻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
可以说年轻的我们为了实验也是蛮拼的!而我最拼的一次是为了做实验花了4200买了一台袖珍型热成像仪。
那是2015-2016年期间,我在以蚕豆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蚕豆果荚内壁一层海绵状物质的生物学功能。因为我发现相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种蚕豆那层海绵物厚度不一样,典型的是从青海收集的两个品种海绵层明显比云南等地的厚,因此推测该层物质可能具有保温效果,有利于果荚内种子的发育。后面买了一个双探针的温度测定仪,测量了一天之内果荚内外温度的差异,发现结果和预期的不太一样,那层海绵更可能具有调节(缓冲)果荚内温度变化的功能(可能和其含水量很高有关),这也可以解释青海(昼夜温差更大)蚕豆海绵层厚的原因。
为了验证这个结果,那时极渴望有一个能更精确检测温度差异和变化的仪器,自然而然想到了热成像仪。然而,自己掌握的资源让我并不能借到或租到这么一个高科技设备,也没有项目经费可以让我购买这样一台设备。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买一台,因为我太渴望它了。这个东西可不便宜,一般的的至少上万,后面淘到了一个价格便宜但性价比还行的产品。犹豫了几天,说服堂客,狠下心买了。那时刚毕业,本身没几文钱,之所以敢豁出去,部分原因也是想着要是改天得到好结果,发篇好论文,挣点奖励费就可以补上这笔钱,那我也不亏。
仪器拿到手,我按计划检测并记录了不同品种蚕豆果荚海绵层在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的温度变化差异……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论文档次,我考虑有必要知道那层海绵物的成分,然而由于没钱一直停摆……
再后来,我便不得不放弃研究蚕豆,我不喜欢拖泥带水,把曾经获得的实验结果直接放弃,有没有保存我也不确定了。那台仪器也被我锁在柜子,快三年了,基本再也没有使用过,我也只是偶尔会想起有那么一回事。当然,那笔钱也没机会用论文奖励来弥补了。
昨日,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过年,翻柜子时才又发现这台仪器,想来目前做的工作似乎也用不上它。但我突然想到,等儿子长大些,把它送给儿子当玩具,培养他观察和探索世界的兴趣。毕竟这小小的东西能检测很多看不见的东西,如地热、燃气泄露、黑暗中隐藏的野兽等,还有哺乳动物放的屁。
这样想来当初买的非常值,况且并不排除哪天我心血来潮,把曾经关注的研究内容进行到底!
想想那时的我真是拼劲十足,勇气可嘉。但现在只能用一首改编的歌(《把根留住》旋律)向曾经拼搏的我们致敬:为了实验,我自掏腰包,花光我所有积蓄;一无所有,我也义无反顾,只为那心中的梦……
朋友,你自掏腰包干过实验吗?欢迎分享!
最后晒一张儿子将来的玩具的近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