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如何看淡名利静下心?

已有 5698 次阅读 2011-6-11 10:04 |个人分类:闲思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刚才读了一位年轻学生的博文(困惑:如何才能静下心来做科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7358&do=blog&id=453567&from=space),自己一直立志科学,可是近来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心里感觉:社会对自己有点不公。现在,社会中的许多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世俗。当初的淳朴没有了,甚至做的比别人还变本加厉。 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才会让人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我看到年轻学者的困惑,有些可惜和担心,担心被社会同化了,所以想简单说两句。
     人,生活在这物质的世界上,时常会困惑于名利得失之中,我也不例外。每当我面对社会不公的时候,我会想这样的两句话。一句话是我老娘在世时讲的:人这一辈子能吃几碗饭是有数的,早吃或者晚吃到头算算总账都差了不多少。另外一句话是我自己感悟的:扪心自问,所做的事情是否基本上是自己愿意做的?如果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不给钱我都会干,何况还有人支付工资。
     我这样说,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是倒霉的事情没有轮到我的头上。对此,我不想多做解释,只是想说:不管与我的领导、同事或者朋友说起我的岗位所对应的待遇,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最感到愤愤不平的往往是自己的家属,也许出于心疼和不平,常常劝我“干嘛那么认真和执着,歇歇吧”。每当我的心境被周围的“抱打不平”激荡的不平静的时候,我就会反复体会老娘对我讲的那句话。饭,让别人先吃吧,只要勤奋,该是我的饭跑不了。
     一般人在遇到不公,或者看到别人不劳而获的时候,就会心理不平衡。而人们劝解的方法往往是“知足常乐”之类的“名言”,有人甚至会调侃:想不通,多去几次火葬场就想通了。我认为这样的劝解或宽慰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只是对“不平情绪”的暂时压抑,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有点消极,结果会丧失个人生活的动力。而我老娘的那句话,思维上让人感觉没有吃亏、不是吃亏,只是晚一点才能轮到你罢了。我根据老娘的话感悟到的那句话,“不给钱都会做,何况有人给工资”的思维方式不是吃亏,更是一种获得。
     如果说“早吃晚吃”是一种“宿命”思想,有不可取的成分的话,那么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在为谁干事情。如果天天忙碌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所愿,那么就不是获得的待遇是否公平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至少要能够从中找到除了物质利益以外的东西。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不会看在待遇的份上投入精力,也就不会因为待遇不公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只要是自己在事情上投入了精力,结果就不会没有最基本的回报。如果套用大家比较熟悉的“知足常乐”的俗话,我认为应该改为“知足而不止足”。知足常乐不仅有些消极,而且也不见得能够让人乐的长久,努力做到知足而不止足,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才能天天保持向上、平和和快乐的心情,而不被生活所困。
     只要自己努力、勤奋,做自己该做的、选自己能做的、享受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就很幸福了。一点感慨,写出来,以你分享。(修改于2011-06-11,下午13:3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453946.html

上一篇:论文集与期刊的纠结
下一篇:无意中整了个编辑职业规划系列
收藏 IP: 219.245.138.*| 热度|

7 刘玉仙 骆小红 苏力宏 张玉秀 蒋继平 马军 Imperfectionist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