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全球化环境下后发国家产业进步的三段论 精选

已有 4866 次阅读 2008-11-18 22:12 |个人分类:创新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段时间花了不少笔墨来谈论与科学政策有关的问题。其实相比技术政策领域而言,科学政策所涉及的问题要简单得多,在西方的学术圈儿里,关于科学政策话题的争论远远没有技术政策领域那么热闹。老是科学政策来科学政策去的,难免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决定暂时换换话题,扯一点儿跟技术政策有关的东西。这里要谈的,正如本文标题所言,是全球环境下后发国家(比如中国,印度等)产业进步的一个模式。

全球化环境下,后发国家大多采取外向型或者叫出口导向型(export orientation)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赶超的目标。典型的成功例子,是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其它国家。过去坚持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战略的国家,如南美诸国和南亚的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也终于顶不住全球化的大潮,开始拥抱出口导向战略。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施的是典型的进口替代战略,尽管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更多。改革开放后,出口导向战略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不过,国内对于当前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批评声浪,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然而,本文不想分析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得失,而是想介绍一个从地缘经济角度判断后发国家产业进步之进程的三段论模型。丑话说在前头,这个模型是我瞎琢磨的结果,尚没有经过学术上严格的论证与检验。不过,既然写博客,就不必要求那么严格了。这个三段论的说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全球化环境下,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从地缘经济角度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本国生产外国的品牌;

第二阶段,在本国生产本国的品牌;

第三阶段,在外国生产本国的品牌。

怎么样?看着有点眼晕,读着也有点像绕口令,是吧?但如果您细细琢磨一下,这个三段论还是有道理的。后发国家在技术水平上,是后来者,是学习者,也是追赶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在开放市场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转移的捷径。我国制定的技术引进战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具体讲,就是希望把国外的技术引进到国内,通过学习、消化与吸收,弄明白人家的技术诀窍与工艺,融会贯通,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高,推出自己的技术产品。

上面这个八字方针,看着简单,读者也顺溜,但实施起来是很有难度的。过去搞技术引进,买个国外样品,回来搞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把东西拆开,细细琢磨,就能获得好多技术数据和诀窍。日本当年的经济崛起就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这套方法。但是,今天不同了。今天技术产品越来越复杂,比如汽车吧,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单一机械系统,而是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光学系统的有机组合。在这类复杂系统面前,反向工程实施起来越来越不容易了。

今天的国际技术转移,大多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or investment)、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等正式渠道实现的。比如,NIKE公司在中国设厂,生产NIKE旅游鞋,生产技术也就来到了中国;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手机和半导体生产线也就来到了中国;还有一些国内的老牌企业,因为自己的牌子不过硬,产品销路不好,只好做OEM,给外国企业制造产品,贴人家的商标。这个时候,就本国的产业技术进步而言,是第一阶段,即在本国生产外国的品牌。

外商直接投资也好,合资办企业也好,人和技术都来到了国内,都免不了要扩撒的。尤其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人才,挪个窝,技术也就带走了。这样一来二去的,国内自己的企业技术水平也就提高了,也慢慢创出自己的品牌了,当然中间难免由于竞争死掉不少企业和品牌。回忆一下中国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的发展道路,就是如此。有了自己的品牌,国内的企业慢慢就立住了,可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好好拼杀了。这是第二个阶段,在本国生产本国的品牌。

第三个阶段,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阶段。这里的国际化,不仅是其产品销往全世界,而且指其生产基地迈出了国门。这个时候的本国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客观的份额,有条件在布局自己的产业的时候,跨越国界的限制,而更多地从资本、技术、劳动力、生产成本等角度考虑产业布局。这时候的企业,就是国际企业了,即所谓,在国外生产本国的品牌。现在中国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都处在这个阶段。

到此,三个阶段描述完毕。希望我们国家的企业,尤其是半导体、汽车、制药、机床、化工、飞机等关键产业,早日进入第二阶段,并向第三阶段大步前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47374.html

上一篇:也谈国际会议上让研究生作大会报告
下一篇:丑男系列之康德(Kant)
收藏 IP: .*| 热度|

2 肖重发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