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3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持的我国首次人工捕获白鱀豚获得成功。在长江湖北观音洲江段捕获两头白鱀豚,一头成年雄性白鱀豚体长207cm,体重110.75kg,取名为“联联”,寓意联合协作的成果;另一头幼年雌性白鱀豚体长150cm,体重59.5kg,取名为“珍珍”,意为不可多得的珍宝,实现了为“淇淇”找对象的心愿。在将两头白鱀豚运回中科院水生所时,得到了空军直升机的支援。当年整个捕豚活动的总指挥由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刘身利担任,水生所党委副书记林克杰担任副总指挥;现场总指挥由水生所华元渝担任。
水生所白鱀豚研究组组长陈佩薰(左二)召集会议讨论捕豚方案
林克杰(站立者)召集协作各方会议
华元渝(左侧用手在地上比划者)给渔民队伍讲解捕豚步骤
位于长江观音洲江段窑咀湾的捕豚大本营
渔民队伍出航
水生所的“水生1号”科考船是指挥船(中间的一艘)
开始收网
水生所白鱀豚研究组副组长刘仁俊(右一)等奋力收网
被网围住的白鱀豚
水生所的王丁、张国成和几位渔民跳入江中合力将白鱀豚抬上渔船
运送白鱀豚的船靠岸
空军直升机到来
白鱀豚被抬上飞机
直升机向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飞去
白鱀豚被抬出机舱
白鱀豚被抬往饲养池
陈佩薰(右)检查白鱀豚状况
站立者右起:水生所刘建康所长、党委书记桑毅修、中科院武汉分院陈宏溪院长
白鱀豚被放入饲养池
摄影:李万洲、黄宏金、梅建伟、王小强
紧张而又迷人的战斗
王丁
长江,观音洲,有一个小小的港湾。这里就是20多艘船只组成的捕豚大军的大本营。3月30日晚,繁星满天。渔民、船员、科研工作者分别开会,讨论前两次试捕的经验教训,布置第二天的战斗。大家兴奋不已,彻夜难眠。
3月31日清晨7时,搜索队顶着薄雾,划破宁静的江面,率先启航。紧接着放网队、联络艇等鱼贯而出,宽阔的江面顿时机声隆隆,扬起朵朵浪花。
8时,发现白鱀豚。摩托艇飞速招来了搜索队。10条渔船迅速摆好队形,或呈扇形,或呈U形,或疏或密,或远或近。随着总指挥的令旗挥动,整个船队不时变换队形,尾随白鱀豚,随机应变,不即不离,驱赶其向预定围网区域游去。专程赶来助阵的监督22号艇在江面上来回穿梭,指挥过往船只,一律避开捕豚区域。
10时,白鱀豚终于按照人的预想游进了包围圈。只见总指挥令旗用力向下一挥,放网船迅速向两侧分开,仅仅3分钟,长达3千米的围网已围成数道包围圈,将两头豚围在网中。此时大家是又高兴,又紧张,围住只是第一步,豚逃走怎么办?网收不动怎么办?果然,网被江底的树桩缠住了。如不迅速收网,豚有可能寻机逃跑。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张国成、王丁同志迅速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渔民也纷纷跳入江中。白鱀豚已是插翅难逃了,可它们突然孤注一掷,拼力向网上冲去。在水中的同志迅速向白鱀豚冲去,和船上的同志一起冒着危险奋力将豚抬上船舱——此时是10时30分。
捕豚战斗胜利结束了。这是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晶,也是各方通力合作的一曲凯歌。我,有幸参加这一紧张而又迷人的战斗,将终身难忘。
军民协作 同运国宝——人民空军协助我所空运活豚纪实
张先锋
活豚运输,是保证白鱀豚饲养成功的一个关键。战前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用直升机运输,安全可靠,迅速方便。当我们来到空军武汉指挥所航行处调度室说明来意后,航行处王处长、沈参谋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马上把我们的要求向司令员和政委作了汇报。首长完全同意用军用直升机运输活豚,支援科学研究工作,并决定抽调具有几千小时飞行经验的占万选优秀机组来承担这次任务。
3月27日,空军武汉指挥所航行处发布命令,占万选机组、5404号专机从3月28日起,处于一级待命状态。一旦捕到活豚,立即前去空运。
3月31日11时30分,盼望已久的喜讯传来了。20分钟后,调度室回电:5404号专机已准备就绪,机组人员已登机待发。13时2分,我来到王家墩机场,13时5分登上专机。专机13时10分点火启动,13时20分升空。方向:城陵矶;高度:1000m;速度:160公里/小时。14时40分,专机来到城陵矶西北约5公里的观音洲上空,低空盘旋后准确着陆于红旗招展的降落场。
归途中,机组人员不时打手势询问白鱀豚的状况,当看到我伸出大拇指后,便会心地笑了。
16时17分,专机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白鱀豚研究基地内事先画好的白色“+”上。抬下白鱀豚后,机组全体同志带着胜利的微笑,重上蓝天,飞回王家墩机场。
所长书记来关桥 兴高采烈迎“新娘”——白鱀豚离机入水纪实
王克雄
3月31日上午11点30分,关桥白鱀豚组的电话铃响了:白鱀豚已在湖南城陵矶附近的观音洲捕起,速去飞机起运。
下午4点17分,载有两头活体白鱀豚的军用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关桥的临时停机坪上。
从接到电话到飞机降落关桥,仅287分钟,不到5个小时。而6年来为“淇淇”找“对象”的愿望,却终于成了现实。
打开机舱的那一瞬间,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当前来接机的武汉分院陈宏溪院长、水生所刘建康所长和党委书记桑毅修看到两头活体白鱀豚,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之色。
白鱀豚下飞机后,需马上进池。人手不够,二室的梅甫柏、孙建民、陈鹏程和黄文郁等同志便主动赶来协助抬豚。由于豚池台阶太陡,抬豚下水非常困难,刘仁俊和梅甫柏两位同志顾不上穿下水衣,便和衣跳进了齐腰深的池水里,协助白鱀豚进池。刚安顿好一头豚,另一头豚又抬来了,刘仁俊同志不顾劳累,又一次跳入水中。4点30分,两头白鱀豚显得很陌生地在池中时起时伏。池边刘所长、桑书记在听完汇报后都高兴地说:不简单,不简单,“淇淇”终于有个伴儿了。
附识一:以上三篇文章原载中科院水生所党委办公室编辑的《文明新风》1986年第10期“人工捕获两头白鱀豚纪念专刊”。
附识二:四位图片作者和三位文章作者均在中科院水生所工作,其中王丁、张先锋、王克雄三位现均为水生所研究员,并分别担任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附识三:《文明新风》是本博主在水生所办公室编辑的一份油印小报,1985至1995年共出刊190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