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大陆三联书店出版。我购得三联版,三十篇文章,篇篇精彩,陈丹青《幸亏年轻》、高默波《起程》、张郎郎《宁静的地平线》、阿城《听敌台》、赵越胜《骊歌清酒忆旧时》……
五年过去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今年7月香港书展上推出了《七十年代·续集》,仍然是李陀、北岛主编。二十六篇中,除孙立哲《赤脚医生》外,余二十五篇皆在《今天》发表过,大部都已读过,印象深的有几篇,维一《我在故宫看大门》最早是在“二闲堂”网站上看到的(这是个很不错的网站,上面有许多好文章,可惜现在看不到了,网站主人就是维一,本名黄其煦),常罡《依依韶華舊樂》写得很有趣,结尾处一句“一份披着诗歌与文学外衣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刊物《今天》”,有点诡异,却很到位。常罡的《海外拾珍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是我常翻阅的一部书。
《今天》2009年第1期(春季号)“七十年代”专栏中有篇孔捷生的《山歌》,很不错的,不知为何《七十年代·续集》未选。
孙立哲《赤脚医生》未读。但借助网络,阅读北京青年报2011年10月21日《孙立哲:一个赤脚医生的传奇》、197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赤脚医生孙立哲》、王洪江《从赤脚医生到“万国图文”总裁》。
感谢“一国两制”,此书能够在香港出版;同样感谢“一国两制”,此书在大陆不能随意购得。
李零《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载于《七十年代》)写道:“八十年开花,九十年代结果,什么事都酝酿在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及续集的作者大多是五十年代出生,好几位与我一样,1959年出生。我也有我的七十年代。1970年,在乡村小学读四年级,成绩单由武进县奔牛人民公社西林大队教育革命委员会颁发;1971—1977年在武汉市读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1977—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1979—1981年在解放军某部服役。逝去了的七十年代,逝去了的青春岁月,或许就是水消失在水中,而今,只有沉在河底的落叶被搅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