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土改·唱歌(竺可桢日记中水生所的人与事之三十四)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302456.html 是两年前贴出的,近日阅读王志毅:挣扎在自我与社会角色之间——《竺可桢全集》中的竺可桢(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23-05-22)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160402 文章有一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科学院时期,竺可桢作为“事实上的中国首席科学家”(叶维丽语)。(叶维丽著有《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 1900-1927》,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历史系荣休教授。)于是又取出书架上的《竺可桢全集》(我陆续购得第6-21卷,收录1936-1974年的日记),翻看——
1961年8月3日 八月召开院务扩大会议。《14条》基础上面讨论,做出具体条例。……参加人员:每所所长、副所长、学部正副主任、各所学部委员。
8月23日 北京饭店扩大院务会议,生物小组。
9月1日 伍献文10:10:水生生物研究所大跃进以来面貌的改变,人员统能政治挂帅,听党的话。迁武汉时100人,现经精简300人,基础已打好,但也有问题。中南分院成立后有三定,但工作不够深入。为商业部门做的少。任务重,专业队伍不够。运动多。
9月5日 伍献文:今年湖北水稻区卅多县无水;过去是晚稻,今年早稻,长期预报重要性。土壤中动物问题,蓝藻问题,菌种问题未过关。满江红有蓝藻共生,以满江红作为肥料。江湖隔离,湖中无小鱼。浅水湖泊,淤垦减少面积,所以淡水鱼减少。捕捞强度大,产量减。地方上养少捕多。
1961年6月,国家科委党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提出《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学十四条”)。“科学十四条”于7月19日颁布试行。“科学十四条”的中心问题,一是调整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工作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条例提出:在自然科学学术问题上,必须鼓励各种不同学派和不同学术见解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竞赛。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必须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吸收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条例规定,科学研究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保证科研工作的稳定性,保证科研人员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
伍献文,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水生生物研究所1954年由上海迁至武汉。1960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
本文楷体字部分,皆引自《竺可桢全集》第十六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该卷为竺可桢日记第十一集,包括1961、1962、1963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