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志(1886—1965),字农山,原名翟秉志。河南开封人。著名动物学家,中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09年考取首届庚款留美学生,民国七年(191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0-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5-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在网上阅读姚韧九《纪念祖父姚国珣诞辰120周年》(2022-05-08发表于美篇),文中有多幅珍贵老照片,其中一幅如下:
姚韧九注明:中国科学社同仁摄于1942.4.9。前排中间为秉志、前排左二为杨孝述、后排左三为刘咸、后排左一为祖父姚国珣。这张照片极具意义。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孤岛”不存,《科学》宣告停刊,中国科学社总部内迁。中国科学社在上海的活动告一段落。
本博主附言:图片右侧题写“鸡鸣风雨图”,《诗经·郑风·风雨》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后人以“风雨鸡鸣”比喻身处逆境而不改变志节。右侧题写:卅一年四月九日摄于上海中国科学社。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
图片中秉志先生容貌清瘦,蓄须。
2006年10月18日,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在纪念会上讲话摘录:秉志先生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191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他与留美同学共同发起集资刊行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组织我国最早的群众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以提倡科学,介绍科学与国人为宗旨。……先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气节。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祖国大地。南京沦陷后,秉志因夫人病重未能随中央大学内迁,只得满腔愤恨回到上海家中。在沦陷区,秉志先生坚决不为敌伪所用,改名并蓄须隐居起来。隐居期间,他也时刻不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用“骥千”笔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每周写一短文,投进步的《大公报》发表,揭露敌人罪行,并写有《生物学与民族复兴》、《竞存论略》、《科学呼声》等,以激励人民的抗战斗志。
“鸡鸣风雨图”,正与“秉志先生坚决不为敌伪所用,改名并蓄须隐居起来”为证。
姚国珣于1929年至1942年,在中国科学社《科学》编辑部任助理编辑,期间翻译和撰写了大量的介绍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的文章。
向姚韧九先生致谢!
秉志先生与水生所(水生所所史拾零续十二)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908182.html
秉志先生图片史料一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35407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