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人豕同在屋檐下(忆故乡之四)

已有 2969 次阅读 2021-11-18 10:2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家,是个会意字,宀[mián]为屋也,豕[shǐ]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在江苏常州乡下生活,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对“家”字深有体会。

爷爷家的平面示意图如下

微信图片_20211118101442 - 副本.jpg

进得门来,是张吃饭的方桌,配几条长凳。北边是张条几,西侧是块长板,上面放一竹制碗橱,长板另一头下方是水缸,水缸一半埋在地下,从村前小河里挑水倒入水缸,加少许明矾,水便清澈,以供饮用。往南是灶台和灶屋,灶台上两口锅,一口烧饭做菜,另一口煮猪食。两口锅中间有个罐子,里面放水,利用烧灶的余热,使罐中的水加热,冬天用来洗脸。灶台上是奶奶在操持,爷爷则在灶屋里烧火。卧室里我和奶奶睡大床,爷爷睡小床,又有一个立柜和一张方桌,还有两个米囤,用稻草扎制,用于盛放米和糠。堂屋里有个兔笼,爷爷养了几只兔子,放学后割草喂兔子是我的任务。灶屋后连着猪圈,每年开春后,爷爷便到奔牛镇上买回一头架子猪,经过奶奶大半年的精心喂养,总有一百多斤吧,春节前宰杀,这个年过得便很丰盛!堂屋和卧室的地面就是土地,猪圈的地面倒是铺了一层水泥,方便清扫,猪圈南侧有个孔洞,墙外连着一个粪缸,积的肥料归生产队所有。 

生产队每家都安装了有线广播,早中晚定时播出三次,样板戏的经典唱段是保留节目。记得一次中午还播出了教唱样板戏《沙家浜》,沙奶奶唱一句,接着一群人的声音学唱一句。我觉得很新奇,等播出停止后,便搭了凳子站上去,对着有线广播的木盒子也学唱了几句。事后一段时间老想着,有线广播的另一头听见我学唱了吗?爷爷坐在灶屋烧火,是将稻草扎成一个个把子,慢慢烧。空闲时爷爷就坐在灶屋用稻草搓草绳,先朝两只手掌“呸呸”唾唾沫,以便稻草保持一点湿度好搓,慢慢身后就堆起一盘草绳。我也跟着“呸呸”学会了搓草绳,后来进城读中学,参加学农劳动时还露了一手。

春节前杀猪,很热闹!专门请的杀猪匠,除了工钱,还留他吃顿饭,猪毛也归杀猪匠,只见他从门口稻草垛上抽出一把稻草,将根部扎住,再摊开,把猪毛放在上面,然后收拢,将稻草梢部扎住,便拎着赶赴下一家去。猪脊背上的猪鬃又粗又长,奶奶将其留下,家里板刷上的猪毛脱落过半,将猪鬃洗净,用麻线将猪鬃拦腰一勒,穿进板刷的孔洞,再修剪整齐,便又可使用一年。家乡过年要蒸馒头,这个馒头是有馅的,就是包子。当年大家生活都比较节俭,馒头里的馅不全是猪肉,还要掺一些萝卜。过年吃掉一部分新鲜猪肉,爷爷便将剩余的猪肉腌起来慢慢吃。

猪杀了,奶奶便将猪圈清扫干净。过年时,大姑带着外孙来作客,奶奶在猪圈里先铺上厚厚的稻草,再加上铺盖,大姑的外孙(比我小三四岁,要叫我舅舅)和我很新奇,抢着要睡在猪圈里。

人豕同在屋檐下——前面讲过,米囤是用稻草扎制,烧火用稻草(还有麦秆和豆秸),屋顶也是稻草盖的!门口有个稻草垛,还有一颗桃树,每年结的桃子还不等泛红成熟就被我和堂兄弟摘下吃了。爷爷常去奔牛镇上小茶馆喝茶,一次他买回几个成熟的桃子,还连着枝叶,回来后插在自家桃树上,招呼我们来看,高兴得我们大呼小叫。

碧花菱角满潭秋(忆故乡之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3125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312897.html

上一篇:江豚拜客如送迎(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两百四十六)
下一篇:江豚吹浪许浑知(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两百四十七)
收藏 IP: 27.18.106.*| 热度|

26 郑永军 李宏翰 鲍海飞 宁利中 尤明庆 王安良 刁承泰 孙颉 马鸣 段含明 李学宽 范振英 冯大诚 杜占池 武夷山 韩玉芬 王启云 王大元 杨正瓴 程少堂 周忠浩 张鹰 杨卫东 李俊臻 姚卫建 刘秀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