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转载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珊著《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年)。
“拜风鱼是海猪,也称江豚”。江豚分类——以台湾海峡为界,以南的南海、东南亚、印度洋海域是印度太平洋江豚主要生活的区域;台湾海峡以北,包括中国台湾西部沿海,中国东海北部、环渤海和黄海,韩国和日本水域是东亚江豚的领域;长江江豚,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连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如此,《顺风相送》记载的海南岛附近的拜风鱼(江豚)应为印度太平洋江豚(亦称“印太江豚”)。
“清人有诗云‘拜风鱼敢逆风行’”。清代何绍基《舟中杂诗》三十一首其四:拜风鱼敢逆风行,定有狂飙半夜生。水底料应先得气,依然江面镜光平。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诗人、画家、书法家。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何绍基《舟中杂诗》共三十一首,有“舟人解道湘中乐”“湘沅波入大江流,今宵已作荆州客”等句。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条河流都在湖南省境内,四水都注入洞庭湖,再流入长江。如此,何绍基“拜风鱼敢逆风行”中的“拜风鱼”应指长江江豚。
天气变化,特别是刮着大风前与天气变冷前,江面就会顺风起浪,江豚会朝着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是谓“江豚拜风”。
元代吴澄《易纂言》:“仆幼时虽未远出,然闻人说河豚鱼、江豚鱼,已疑豚鱼只当作一字解。后见云间田畴《易解》作江豚鱼,犂然有当于愚心。长而泛大江,亲见所谓江豚鱼者,又闻舟人呼之为风信,于是确然从田畴之说。”吴澄这段文字,说得很清楚,江豚,又称河豚,也称河豚鱼、江豚鱼,他来到长江边,亲眼看到江豚,又听渔民解释江豚拜风。
江豚又称江猪,拜风猪。清代丁治棠《初度入京记》“光绪六年正月初三开船,……过宜都县……到白羊镇……晚风起,浪滔滔满江,豚鱼跃水面,不见首尾,黑团一滚即没,俗名拜风猪,不虚也。”白洋镇位于今湖北省枝江市,南与宜都市陆城镇隔江相望。豚鱼,即江豚,又名江猪。江豚拜风,俗名拜风猪。“豚鱼跃水面,不见首尾,黑团一滚即没”一句,描摹尤为生动。
看来,江豚又有“拜风鱼”“追风使”的别称雅号。
参见本博《江豚雅号追风使(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两百零二)》http://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920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