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武昌鱼(水生所所史拾零二十五)

已有 4385 次阅读 2017-8-26 13:17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974年,人民画报记者孙志江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当时下放地方管理,改称“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采访,当年《人民画报》9月号以《同工农结合开展科学实验》为题,4个页面11幅图片报道了水生所在科研任务中,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在鱼类学、鱼病防治、鱼类养殖、藻类学、污水净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先后多次协助生产单位解决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偶然在网上看到人民画报有个图库,输入关键词搜寻,发现孙志江1974年关于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图片有28幅之多。其中一幅未发表的题为“为人工繁殖的武昌鱼打激素”,图注:武昌鱼为草食性鱼类生长快、适应性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鱼培育、药物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几个阶段。

为人工繁殖的武昌鱼打激素

图左为柯鸿文老师


   2009年,我曾作《君食武昌鱼  莫忘育鱼人》一文,回顾了水生所易伯鲁、曹文宣、柯鸿文三位学者在武昌鱼(学名“团头鲂”)研究中的贡献。1954,水生所一部分科研人员来到湖北省梁子湖开展连续几年的鱼类生态调查工作,其中有易伯鲁和曹文宣。易伯鲁发表了《关于鲂鱼种类的新资料》(《水生生物学集刊》,1955,第2期),证实了鲂属有两个种,并将新种定名为“团头鲂”这为团头鲂以后发展成为新的养殖对象迈出了第一步。

   曹文宣对团头鲂与三角鲂的食性、年龄和生长、繁殖及栖息活动习性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发表了《梁子湖的团头鲂与三角鲂(《水生生物学集刊》,1960,第1期)他明确提出:团头鲂完全有条件作为池塘、水库和湖泊养殖的新对象。

   从1960年起,柯鸿文开始了团头鲂的繁殖和饲养研究。她和同事们从梁子湖搜集回团头鲂亲鱼进行池塘饲养研究,证明团头鲂在池塘中同样能产卵、受精并孵化;同时人工催情促使团头鲂自然产卵也获得成功;到1965年,鱼苗、鱼种的饲养,团头鲂与草鱼混养,主养团头鲂成鱼等试验相继取得成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团头鲂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一年半可长至商品鱼规格,且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成鱼含肉量高,脂多味美——一个优良的淡水鱼类养殖新对象出现了。

   柯鸿文,女,1954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淡水养殖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79年调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武昌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072823.html

上一篇:纪念倪达书先生诞辰110周年
下一篇:菱湖鱼病工作站老照片回忆(水生所所史拾零二十六)
收藏 IP: 221.232.86.*| 热度|

6 李颖业 杨正瓴 朱晓刚 韩玉芬 聂广 safe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