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M1988012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ZM19880124

博文

我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一些思考

已有 5141 次阅读 2017-4-20 23: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一些思考

作者:仝泽民

一个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内心有坚定的信念知道该往哪里去,才不会迷失方向。从选择从事辅导员工作开始,至今已经过去5年,在南北方两所部属高校工作过,现在部机关借调。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也日益深刻。记得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也是懵懵懂懂,如今理顺了一些,虽然思考不见得成熟,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分享,给面临职业选择的你,提供些许参考。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性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里独特的岗位设置,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多半会对其的具体职能不太了解,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有时也很难将其定义清楚,甚至有些在高校内任教的教师,在某些时候也不能很准确的看待“辅导员”这几个字。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多位政治局常委的出席突显了会议的高规格,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一时间让这支默默奋斗在一线的高校教师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辅导员队伍的巨大作用,他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我想,每一位选择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在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时,都会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的。

那么高校辅导员的地位重要,这份岗位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呢?

二、高校辅导员主要发展历程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校长)。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文革期间,思想政治工作因被四人帮利用,声誉遭到破坏。

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因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转岗严重,于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再仅停留在政治工作,逐渐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1987年,国家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逐渐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0年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拓展了辅导员职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

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006年,教育部签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央31号文件)。本次会议和文件精神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2017年,拟将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修订办法。

虽然说辅导员工作重要而不可或缺,其政治地位不可忽视,不过理想总还是要照进现实的,毕竟“海鲜大餐”不能天天吃,“柴米油盐茶淡饭”才是生活的日常。每一个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困境,辅导员岗位也不例外。如今,在一线“战斗”的辅导员们,相信很多人对于职业的未来发展都有类似的思考与困惑。

三、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困境

有数据表明:因发展受限制,或者因生活所迫,部分辅导员一进入这支队伍就开始考虑将来如何脱离。在辅导员的个人发展规划问题上,一部分人选择从事校内管理工作,一部分开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有一部分开始继续深造攻读学位,只有较少一部分选择做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辅导员队伍成“流水兵”,势必会影响到后续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客观的讲,大多数辅导员的岗位现状并非像文件描写的那样理想,但也没有网络上吐槽的那样糟,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在高校职位不高不低;工作强度不忙不闲;工资待遇不多不少;知识储备不深不浅;身份地位不贵不贱;工作任务相对较杂,事务性工作相对较多,未来发展差异较大,职业路径尚待完善。

教育部24号令中虽然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可以朝着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职务两条路发展,也就是说,辅导员原则上是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积累、研究,走一条学术的路;第二条是各级行政管理岗位。但是由于各地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相关配套制度的落实存在差异,因此一些学校两条路不是一样宽的,甚至个别学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如果没有相关合理的配套政策,辅导员与众多专业教师一起竞争,显然不占优势;行政管理的这条路也会越走越窄,很容易让人产生投机心理,在辅导员岗位上不能沉下去,反而会做秀,这种导向非常不好。

中央文件中在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强调应重点做好“五观”,即严把入口关、加强培养关、注重使用关、畅通出口观、严格考核关。入口关的严格是保障,培养、使用关是重要环节,考核关是重要依据,出口关是重要底线。当前这五关都能够保质保量落实到位的高校并不很多。

四、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

条条大路通罗马。职业发展路径虽有共性,但也会因人而异。就辅导员岗位而言,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大概有这么几条。(划分不一定科学,仅供参考)

第一类是转为行政管理人员

通常:比如进入高校机关或政府机关,职级晋升从科员开始,可以干到副科、科长、副处、处长、副局、正局等。

路径:金字塔路径,能力和运气都要有才可以走的顺。

特点:时间紧、压力大、规矩多、要求严。

第二类是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通常:进入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心理咨询师、专职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规划师、创业培训师、管理培训师、形势政策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教师等。

路径:参与市场竞争,道路相对较宽,适合口才卓越、思维活跃的人。

特点:工作相对聚焦、能够思考深入,但需要大量知识储备、实战训练,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存在岗位职级晋升压力。

第三类是从事职业化辅导员

通常: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职业发展路径,甘愿勤勤恳恳在一线工作,条件允许的高校会有正科级、正处级辅导员待遇,主管学生工作的分管副书记也算在职业化辅导员一类。

路径:需要保持较强的热情和精力,需要克服一定的职业倦怠感,未来重点发展路径之一,但各地各高校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特点:与学生打交道较多、压力相对较小、时间相对自由,但工作杂、任务重、费心费力。

第四类是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通常:拥有10年以上辅导员工作经历,且在某一项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能力,比如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党建团学、思政理论等,能够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

路径:对于爱钻研的人适合,路径因人而异,未来重点支持发展路径之二,但各地各高校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特点:工作专一、需要研读大量资料、不断提升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时间自由。

引申: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辅导员队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让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配套的31号文件,对进一步落实措施指明了方向,对于未来,辅导员们工作岗位要严格按照师生比1:200来配备。如果每个高校都要严格按照会议和文件精神落实,那么可以预见未来这支队伍还将进一步壮大,职业化、专业化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辅导员要走的道路。目前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修订文件正在起草过程中,相关配套政策如若能够一一落实,还是值得期待的。

五、新形势辅导员的自我定位

识时务者为俊杰,认清形势,依然选择,那才是真爱。辅导员岗位就是这样,在选择之初,希望大家能够摆正自我定位。面临新形势、新起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并做好以下五点,那么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1.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势而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不断研读党史、国史、马克思主义科学经典书籍和文献,认真学习最新理论文件,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关注思政司政策文件和最新动向;关注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征文大赛、辅导员网络平台建设;关注学校发展动态、关心学生动态、重视专题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关注校级、市级、国家级辅导员科研项目、辅导员精品项目、辅导员海外研修、辅导员骨干培养、辅导员交流等。

2.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毛主席说:“要把付出看成是一种收获”,仔细想象确实就是这么个道理。没有付出也就没有收获;付出越多的人,也就收获越多。我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初级阶段是为了获得而付出,中级阶段是因为付出而收获,高级阶段是只求付出不问收获。身为教师,当你真心为学生着想、真心为学生付出,可以从中得到快乐,提升能力,付出就是一种收获。

3.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关照自己。成长很重要,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如果没有在工作中成长起来,很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的滔滔江水之中。不知道提升自己的辅导员,会被时代所所抛弃。辅导员的选拔门槛相对较高,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校期间的学生骨干,品学兼优)走上了辅导员岗位,如果不注意提升自己,长期看就会后劲不足。基层辅导员工作是繁忙的、辛苦的,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在与学生打交道、组织班会、开展辅导、举办活动、处理事务性工作等等,不仅深入寝室、班级与学生交流,还要奔走于各职能部门和会议室之间,可以说“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很多辅导员就是因为长期在这样的工作中得不到相应的成长而选择了离开。因此,我们需要适时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提升自己、锻炼自己,不要与时代脱节。

4.居安思危,关注趋势。正如原央视著名才女张泉灵所说,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和魄力。在一个工作岗位、在一个行业呆久了,最可怕的事就是产生惰性,不愿意逃离舒适区,久而久之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和果断抉择的勇气。时代在变,没有一个时代是一陈不变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时刻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方得始终。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互联互通正在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模式,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发生巨大变革,新一代的青年人思想方式也与以前大不一样,身处一线的辅导员,如果不前进,那一定是倒退。

5.选择高校前,请选择好城市。大都市还是小城市的职业选择?选择进入高校,从事辅导员岗位,总的来看,地域上的差异并没有很明显的体现在待遇上。比如中西部地区的辅导员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辅导员相比、大城市里的高校辅导员与小城市里的辅导员,其工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只有一定的差异,相比起生活成本、房价成本来看,选择留在一线大城市的辅导员,所需要承担的生活压力更大。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这一代年轻人共同的话题,短期内较难化解。南北方高校的管理差异,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体制机制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存在差异,在选择时需要有所留意。

六、辅导员能力提升方向

成长的路很长,选择了辅导员工作,其实也是选择了一份相对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提升自己,那么该哪些方面提升呢?我想,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做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是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1.强化思想理论素养。必须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政治信仰。多读书读好书、多关注时政多学习理论。视野开阔、学识扎实、静心工作、静心研究。

2. 强化基本专业素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方法策略。

3. 强化语言文字功底。写作(公文、论文、网文)、思考(管理思考、职业思考、工作技巧)、说话艺术(沟通、辅导、交流、汇报、演讲、主持、讲课)。

4. 强化组织管理能力。(会议、活动、比赛、论坛、接待)

其他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要有所权衡,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工作上。那些把工作当成生活全部的人,较容易陷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陷阱,难以解脱。我始终觉得,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如果不能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楷模,怎么教育学生成为人生的赢家呢?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拧巴了,相互透支着,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你愿意要吗?所以呀,我们还要在工作之外,找到让自己建立信心的途径。

最后,希望大家“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选择前谨慎,选择后专注。择一行,就爱一行。



如需转载请微信联系:1510117279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7328-1050163.html

上一篇:都市生活不相信眼泪,挥手告别不用诉离殇
下一篇:线上教育能够颠覆传统教育吗?写在高考前夜
收藏 IP: 221.218.162.*| 热度|

1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