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在“国际儿童图书日”说说阅读 精选

已有 6662 次阅读 2015-4-2 16:34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阅读, 国际儿童图书日

     阅读,对图书馆人来说可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表面上看,阅读这个事情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而实际情况是,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越来越低,电视、网络、游戏等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占去了大量本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

      四月二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日,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现在最流行的的一个观点:从娃娃抓起,干什么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看来,阅读这个事情是不是也要从娃娃抓起?某公司做过一项调查,11岁至13岁儿童的业余爱好中,阅读排在第六位,居电视、游戏、网络视频、体育和手机之后。这个调查结果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公布。可见,儿童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所分散,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如果要从阅读量来说,现在的孩子并不比我们以前读的书少,我们那时候是属于阅读饥渴,因为没有书,几乎是不加选择,能找到的书都拿来读,现在的孩子则已经被书包围了,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那些经典的书应该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什么时候都会让人喜欢让人受益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记得我有一次在一个讲座中,找了个例子说明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的不同,在搜集信息作为参考资料的时候它们是有区别的,用了《红楼梦》中的两句诗:“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然后也顺便提了下这个诗的背景,大观园中的咏菊比赛等等,我以为这也算是比较经典的例子,大致的前因后果大多数学生都应该知道,弄个有故事学生又熟悉还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讲起来也可以更生动一些,谁想讲的时候发现下面的学生根本没有反应,问了下,没几个人知道红楼梦里的菊花诗,顿时觉得有点扫兴。还有一次和女儿聊到美人鱼的话题,问她有没有看过这个故事,她说知道有一个关于美人鱼的童话,但没看过,也不知道这个童话的名字是《海的女儿》。所以看看现在的孩子,那些我们一直认为的经典,甚至是必读的图书,他们却未必去读。

      但现在的孩子却也有他们喜欢的图书。我一个同事的儿子,是个哈利波特迷,不仅追着看了所有的电影,也读完整个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都非常熟悉,就和我们熟悉红楼梦一样。而我在好几个场合发现,在四大名著中,许多孩子最熟悉的是《三国演义》,开始的时候很疑惑,因为我自己其实在四大名著中最不熟悉的是《三国演义》,后来才知道,他们大多是从三国的游戏中熟悉三国人物和故事的。记得女儿喜欢动漫,对日本的许多动漫人物包括动漫大师都能如数家珍,每年杭州的动漫节她都会去参加,好几次还专门跑到上海去那里的动漫节,据说动漫系也有许多图书,网上还有各种类型的同人小说等等,而我对这些却是一无所知。可见对于阅读,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喜欢的东西我们无法理解,而我们喜欢的作品他们同样喜欢不起来。但我想不能因此就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现在的孩子,更多把阅读和电影、游戏等等其他形式结合起来了,而单纯的阅读的确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他们捧着一本书阅读的时间比我们以前少多了,但他们从网络、手机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和阅读的资料比我们以前多得多。

       今天,在图书馆报的微博上看到他们列出了一些安徒生童话的图书封面,大概是对“国际儿童图书日”和安徒生的纪念吧,不过还是在想,现在的孩子看过几本安徒生的童话?这些书对他们还有吸引力吗?其实,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们不像过去那样爱读书了,弄出一个又一个推荐书目希望他们读那些我们想让他们读的书,但孩子们却往往不领情。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换一种思路,弄点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呢?其实阅读应该也是与时俱进的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79307.html

上一篇:租人上课的业务为什么那么兴旺?
下一篇:很高兴遇见你?中看不中吃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27 朱晓刚 钟炳 陈小润 姬扬 武夷山 李学宽 张忆文 张海权 高峡 杨正瓴 黄永义 鲍海飞 魏武 陆俊茜 李泳 yhq220 zy00chen cbinq shenlu dulizhi95 yjh400 bingqc zjqing ncepuztf zjzhaokeqin hydi dming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