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x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exx

博文

科学思维在就业与创业中的应用

已有 4289 次阅读 2012-3-12 17:52 |个人分类:思维技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创业, 就业

就业与创业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人来说,关注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理解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相同。本文只谈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科学思维方面的内容。

首先,就业与创业都需要对自己思维的清醒。就业与创业都需要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属于思维意识的外延结构,自我意识内部又有生理意识、现实自我、目标自我、调适自我。生理意识是人在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身体条件,要具备健康的体魄;现实自我则是要对自己目前的一切有清晰地认识定位,自己目前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经济基础等等;目标自我则是对自己这一生想在社会人群和历史长河有所作为的一种价值评估,通俗的讲你这一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调适自我则是在现实自我和目标自我之间的一种调适,使之不断地向目标自我靠近。

其次,就业与创业都需要了解左右思维总体倾向的模式。思维模式包括文化积淀、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文化积淀是自己一生所涉猎的知识和信息积累对人产生的影响;思维观念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则是对知识背景的运用。向的主影响人思维总体倾要是思维观念,世界观就是你对世界怎么认识,人生观则是你对自己的一生怎么认识,价值观就是对自己周围一切重要性的评价与看法。把握好合适的“三观”对就业和创业都有总体的影响作用,也是一切做人、做事的基础。对自己知识背景的运用有纵向的、横向的和向量的。纵向的运用就是对就业与创业的背景进行放大和收缩、前进和后退;横向的运用就是站在别人、社会的立场来看待就业和创业的问题;向量的运用就是站在不同背景下来考虑就业和创业的问题。

第三,运用思维方法的要素组合来把握自我意识。思维方法就是要考虑起点上的高度、方位和视野,过程上的途径和环节,结果上的目标。首先要设定好目标,即确立自己的目标自我;再通过对起点上的高度、方位和视野进行调适,准确定位现实自我,认识当前自己适合创业还是适合就业,就业适合在哪个行业,创业又适合在哪个领域;然后通过过程上的阶段性目标设计,层层分解,确立实现阶段性目标所需的途径和方法,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调适自我。

第四,转变思维观念实现就业和创业。如何进行观念的转变呢?就是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到现代的观念、由封闭的观念转到开放的观念、由经验的观念转到科学的观念,最终形成唯物的、科学的、恰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一生。由传统走向现代就是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通,摒弃传统观念中对就业和创业的影响和束缚,积极吸纳当前全球先进的理念。比如,我国长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认为考上大学便是唯一的出路,又比如传统观念里,考上大学就要国家分配,而当前的形势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我国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和社会的用人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能于时俱进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那就业问题自然就成了问题。由封闭走向开放就是不能排斥任何信息,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专业、行业里寻找就业和创业的切入点。由经验走向科学就是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社会、看待一切时不能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评判,一定要求实,一切要尊重规律,不能经验的认为自己学了多少专业知识,自己持有什么文凭、有什么经验,刚走向社会、刚步入某个行业某个领域就索名逐利。

第五,使用各种思维方式进行创业。创业与就业的区别,一个是整体一个是部分,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只要确立了目标,有了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可视为创业。创业者不能封闭信息,有了决策结果以后一定要储备至少三个以上的备用方案。利用立体、多维思维进行人财物等要素的组合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熵态思维和互动思维解决市场开拓,利用循环思维解决经营高峰和低谷,利用对称思维向标杆企业学习和效仿,利用横向思维站在别人位置考虑顾客需求和家庭事业的矛盾,利用纵向思维处理个人积极心态,等等。

第六,创业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业的过程一定要具备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源头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创业者要实现创新能力,需要把握“六种汇合”,即意识与非意识的汇合、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汇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汇合、常态思维与熵态思维的汇合、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的汇合、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汇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3043-546980.html

上一篇:创意思维在普及思维知识中的具体运用 ——写在睿语堂开业之际
下一篇:环境对思维的熏陶
收藏 IP: 117.34.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