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与著名词人李清照一样,萧红有着苦难的生活经历,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的偏见,经历了反叛、觉醒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相爱的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亲自作序,引起了当时文坛的重视,并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在香港病故,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时年31岁。
萧红,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却是有口皆碑的写作天才,其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 《马伯乐》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 《萧红代表作》
散文:《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在东京》 《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 《饿》《回忆鲁迅先生》 《桥》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红是一位传奇性人物,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网上有关资料,经本人整理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