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一号文件的四个亮点 精选

已有 4773 次阅读 2012-2-3 08:08 |个人分类:社会热点问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style, class

郑风田:一号文件的四个亮点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21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央连续9年以“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共分六大部分,其中有关科技创新内容占一半,共三个部分。这在过去历次一号文件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亮点多多,其中以下四点尤其值得关注。

其一是提出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通过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提高我国的农产品供给。目前我国整体创新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大多属于跟踪模仿,低水平重复式不少,鲜见重大成果。我国蔬菜、瓜果、养殖等产业半数以上品种需要进口。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3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究其原因,体制因素是主要问题。产、学、研是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这三部分形成合力一个是巨大难题。只有通过科技体制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涉农公司大都比较弱小,能够直接进行研发、真正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极少,终端农户规模也很小。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何通过体制改革,使产学研真正结合起来,转化为有生产力的产品就成为关键。过去科研院所的考核不少是以获得专利或发表论文多少来考核,对于成果的运用没有硬性的要求,不少科研成果就停留在纸面上。近几年,我国虽然进行了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比如采取设立公益性研究所,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园区等,去改变过去的农技推广体系,这些改革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还有慢长的路要走。

其二建立健全公益性的乡镇农业推广体系。过去片面强调市场化,忽视农业推广体系的公益性,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导致曾经建立起来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这次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建立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通过财政支持来完善基层推广队伍。 但也应该对目前已有的考核机制进行重塑,让农业推广推广体系服务的对象农民能够有声音。唯有这样,才能确保以农民的名义建立的推广体系,能够真正地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到现代科技的服务。

 

其三,提出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问题。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不仅城市面临招工难问题,未来谁来从事农业也是一大难题。如何通过改革,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本上成为抽水机,大量的农村人才通过考学、当兵、打工流出农村,使农村失血严重。我国对农民的职业培训长期受到忽视,发展进程缓慢,面临资源短缺、政府扶植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已有的培训也多为进城打工者提供各种技能服务,而很少以培养本地留得住的人才为目标。如何培养与留住真正对农业发展有用的人才是一大难题。另外,据统计,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科学素质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1/6左右,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尚未掌握现代生产技术。

 

其四是提出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国涉农资金投入增长很长,中央每年增加1000个亿,2011年已达1.1万亿,加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2011年我国涉农投入已达2.5万亿。如何让这些巨额资金真正让农民受益,少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已十分迫切。近年来河北、重庆已爆出不少官商勾结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恶性案件,我们在农村的实际调查也发现农民多次出现身份证被收买或者复印现象。只有通过公开、透明,才能堵着这些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533828.html

上一篇:郑风田:佛山政府应重奖陈阿婆200万!
下一篇:郑风田:“谁来种地”如何破解?
收藏 IP: 123.120.11.*| 热度|

10 唐小卿 刘立 陈金华 曹建军 苏德辰 徐耀 刘广明 neilchau wangguofengw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