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起当老师,回忆起来也很有意思,当年大学毕业时,因为专业是物理系基地班,本科出来就有机会去大学当老师,我有不少同学也选择了这一条路。但当时我的心态非常讨厌当老师,认为每年去讲重复的知识,想想都很无趣。但等我博士毕业时,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觉得科研并非一件易事,能够在大学传授知识,也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也因此参加了燕山大学的面试,但发现学校并非想让我去教学,还是希望我能够从事科研。考虑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在高校缺少基础平台,也就很遗憾的放弃了,留在了中科院的研究所继续工作。
2018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回归大学当老师。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我对科学岛充满感情,并非真心愿意走,我对高校充满期待,希望能重新撸起袖子干工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离开,选择是痛苦的,改变是辛苦的,十几年的积累一切重来,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去想象。很多朋友丛中猜忌甚至当面询问,这小子为什么要离开科学院,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其实原因很简单,但有时我也真的不想去解释。我觉得自己碰到了发展的瓶颈,又刚好碰到了一所很好的大学。我觉得,在这样一所大学,我可以施展自己的绵薄之力,努力几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
本科毕业离开大学校园,转眼间快有二十年了。一下子又回归大学,其实很多方面很新鲜,很多方面不适应。突然的回归,让我在几方面体会深刻,简单写点感想。
科研,科学院实行的是PI制,总体来说还是团体作战,我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必须完成课题组和所里的科研任务。在过去的十年里,虽然很荣幸参与了一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任务。很多同事和朋友也为之开心和羡慕,我也很以此为豪。但其实,我更想多做一些小装置,或者说小科研,研究一些超导磁体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推动超导磁体的应用方面多做一些恭喜。高校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或者说环境更好。因为高校并非规定教授们一定要做哪些方向,只要符合院系的学科,具体的科研方向和工作都是由教授们自己把握,这一点给了老师们很大的自由空间,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当然,事物有两面性,这样的环境对于刚毕业的博士们可能未必适合,在自己不能独当一面的前提下,可能会举步维艰。
教学。华中科大对教学非常重视,我经常收到学校和院系很多关于加强教学方面的通知和邮件。因为刚来高校,这一学期我没有代课,但最近已联系了相关老师,想申请新一学期的代课任务,最近也参加了院里面组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坊。但经过培训和学习,我突然间发现,我不会代课了。回到高校之前,我其实对自己代课还是蛮有期待的,我也相信自己能够代好课,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工作坊告诉我们,新的教学方式不能以授课为主,要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我突然间就迷茫了,因为缺少范例,又没有经验,突然间显得手足无措。还好,听说新教师在真正带课前,要求要有一定学时的听课和试讲,我到时多用心,多做好准备吧。而且,现在的大学并非是你想代什么课程就代什么课程,要看缺不缺老师,代课并非能完全兼顾教师本身的科研方向,主要还是看学科方向和实际情况。实在不行就代基础课吧,不能挑食,因为僧多粥少。
研究生。华中科大的学生还是很好的,能考上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学生都很聪明,也很谦虚。我要做的其实也就是给他们指出大的方向,让他们不要走偏。另外还得时刻保持阅读论文的习惯,不要让学生看扁。我每年可以招收两个硕士一个博士,数量比我原本期待的要少一些,但也够了,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的踏实去做,两三年后也会有一个不小的团队了。目前的状态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人手有些不太够用,慢慢来吧,心态得放好,虽然我很着急。希望能够在学生和工作的过程中,和研究生们同进步。
假期。大学的假期其实很长,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但其实对教授们来说,假期只是意味着不带课,放不放假,完全是凭自己了。大部分的老师其实都不会有太多的假期,一般都是暑假两周,过年两周。研究生的假期时间也基本是这样的,利用假期踏实的科研,想要有好的成果,没有时间的堆积是不行的。
食堂。其实最让我觉得幸福的还是食堂,尤其是华中科大的食堂。华科有三十多个食堂,价格公道,口味齐全。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乡风味,老师们也跟着沾光不少。想吃什么根本不用出校门,食堂应有尽有。要不是晚上需要给儿子做饭,我觉得我家完全可以不用开灶,食堂的饭菜已经很好了,我很满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