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t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tan

博文

大学生应该加强语文的学习

已有 2953 次阅读 2023-4-16 18: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应该加强语文的学习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英语四级考试是专业课之外最难的一门课程,四级考试不通过就意味着拿不到学位证。那时我们国内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很差的,但因为改革开放,大家都认为国际交流很重要,因而重视英语没有问题。

30年前的英语学习状况,我来自不算太穷的农村,地处西安的近郊,那时候是从初一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但学习的条件极为有限,仅限于课堂的老师口授,家里能有录音机播放磁带的凤毛麟角。加之普通话普及程度不够,英语老师的口音大都夹杂着浓重的老陕口音。好在高考也不考察听力,所以即便是哑巴英语也不太影响考试的发挥。但上大学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城乡的差别,城市孩子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记得我拥有第一个随身听时如获至宝的感觉,虽然很多时候都用来听歌,但确实把英语磁带反复听过无数遍,提高自己蹩脚的听说能力。当年大部分的同学为四六级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校园中到处张贴着四六级培训的广告,记得人大有一位知名的英语培训老师,用他神奇的英语学习经历勉励我们。也记得李昂的疯狂英语的疯狂,歇斯底里式的朗读英语在当年是一种时尚。当然,询问20多年前的大学生,四六级绝对是很多人大学生活中的梦魇。

现今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我担任着本科生的教师班主任,在大二下学期开始时统计过我们班同学的四六级通过情况,惊讶的发现近三十人的班级,仅有两位同学因为疫情耽误四级没有参加考试,其他同学四级均已通过,同时大部分同学六级也已通过。当然,也许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毕竟也属于较好的985高校。但据我和课题组多名研究生以及参加过多年研究生面试的讨论中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英语的巅峰在高考,大学时英语的能力是逐渐下降的;二是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算拔尖,至少比不过同等参加考研的其他高校学生。但无论如何,我发现四六级已经不是约束大学生毕业的条件了,甚至有很多学生喜欢多次参加考试刷高分。这应该和国内目前的英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孩子婴儿时期就可以有了英语启蒙,互联网尤其是只能手机的发展,让英语学习的门槛变得很低。再加上经济水平的提高,英语补习班,甚至是外教补习班对于很多小学生都是司空见惯。而且,多年后我重返大学当老师时发现,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四六级补习班广告。英语学习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但已经不是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看英语的重要性,当年我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目的,应该是应对改革开放以后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当然,对于科研、外贸等特殊行业,英语的学习确实非常重要,平时的工作会经常用到。但随着互联网和AI的发展,即便是科研领域,英语的听说读写已经变得越没有那么的重要。不会的单词随时可以百度,不会的语句还可以谷歌,甚至现在写文章都可以借助chatgpt。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如此重视英语教育?英语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但作为中国人,90%以上的人群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经常用到英语的机会肯定是低于10%的,如果再借助不断发展的AI,即便是不会英语的人出国也可以借助即时翻译软件和老外无障碍的交流。因而,英语学习和考试的权重是否可以略微降低,至少应该低于语文和同样重要的数理化。

谈谈语文的重要性,其实语文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去谈,我对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也是门外汉,至少我不敢去辅导我家孩子的考试作文。但另一个角度来讲,流利的中文总结和表达应该是每一位大学生和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但现实呢,很多大学理工科是不开设语文课程的,没有了中小学考试的压力,再加之短视频文化的冲击,很多大学生可能多年都不会写一篇小作文或者日记。这在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里面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个别同学撰写的论文语句不通,逻辑不明,这和当代大学生语文能力下降极其相关。当然,促进这件事情的可能还有查重和翻译软件。有些同学可能只是为了偷懒,直接拷贝粘贴英译汉的语言,但有些同学的用心就极为可怕,英译汉的论文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可以避过查重系统。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现实的结果是很多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令人堪忧,这可能比英语水平差更加可怕。

我明白,这个话题可能会招来非议。我在此强调,我的观点是: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但需要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考虑,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9282-1384467.html

上一篇:再聊一聊研究生面试
收藏 IP: 36.61.54.*| 热度|

4 郑永军 王安良 褚海亮 汪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