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果园 Organic Orchar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hqsd

博文

果园仿生栽培

已有 5086 次阅读 2008-9-27 18:07 |个人分类:农业与食品安全| 绿色, 无公害, 果品

-------《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第六章 果树无公害栽培技术”p140节选

      无公害果园是一种生态型果园,果树无公害栽培技术服务于果园生态建设与果品高产优质和高效,主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以有机肥为主的施肥制度,推行果园生草,采取四季修剪,实行节水灌溉,加强花果管理,积极发展果园仿生栽培。

一、实行土壤生草制,发展果园仿生栽培
(一)仿生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果树无公害生产重视果园的生态性,强调回归自然、胜似自然,要求为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整体效益,必须按照自然规律、遵照自然法则进行生产管理。与果树生产有关的规律和法则蕴藏在果树及果树与环境的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果树无公害栽培需要模拟果树个体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果树与外界环境的生态关系进行的栽培,即所谓仿生栽培,它是模仿生物自然规律栽培植物的方法。如根据果树发育阶段多、周期长、对生态要求高等进行集约栽培;模拟野生果林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密植、综合经营、加厚耕作层、覆盖免耕、综合防治病虫害;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合理增施化肥、有机肥和生理活性物质及二氧化碳肥;根据植物异株克生进行合理间作、轮作、套作;根据实生复壮规律进行柑橘品种实生复壮等。以此克服短期行为造成的灾难,改善生态和生理状况,进一步提高栽培效益。
果树仿生栽培包括生理仿生和生态仿生,生理仿生指模拟果树个体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的栽培。如根据幼树离心生长的特性,采取轻剪长放加速树冠形成;根据老树向心生长,采取重剪回缩,促进更新;根据层性和中心主干有无,采用开心或分层性树形等。根据根系和树冠的相关性,通过促控根系,调节树冠大小和长势。根据树体内所含和土壤所缺少的营养元素实行配方施肥。模拟果树内源激素及其发生规律,开发和应用生长调节物质等。一个稳定的物种,其代谢类型、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性状是相互协调和相对稳定的,防止条件剧变稳定果树生理状态,也是一种生理仿生。如果树移栽会大量断根使供水减少,破坏地上地下的平衡,而采取营养钵鱼苗、移植前断根、带土或大树裸根移植以保证多带根系;用生根剂处理以增加根量;根系沾泥浆、应用保湿剂、及时灌水等可以保证水分平衡。再如,果实一次性采收,会引起生理功能剧变,可以分批采收,逐步改变果树的生理状态。
生态仿生指模拟果树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栽培。每一种果树都有其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适地适作、土壤改良和设施栽培等即是一种生态仿生栽培。如果树实行生产区划;山地深翻熟化,涝洼地深沟高畦;模拟降水进行喷灌;模拟果树下层自然发育更新,进行荫棚育苗;模拟种子越冬进行低温处理或沙藏;利用大棚、温室、人工气候室创造较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行葡萄、草莓、樱桃、桃、杏、香蕉等的保护地栽培;模拟土壤团粒结构和功能,施用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剂,或进行沙土掺粘或粘土掺沙;模拟土壤胶体成分和功能,增施有机质或土壤吸水剂等。
        在自然界,植物和其他生物一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分布在一定生物群落中。在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和适应的关系,并且随着个体发育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如热带雨林的顶极成分,它们在幼苗生长时需要适遮荫,否则它们会产生日灼受伤;由于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生活型的区别,它们在群落中处在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生物一生态学特性,这就必须创造相应的人工群落,使它们能各得其所。如果对一些种类集中栽培,形成单一植(mono-culture),它们不仅会加大种内竞争,也会因失去原来在群落中的种间协调而产生严重的病虫害。模拟植物自然群落的结构和条件进行的仿生栽培,可以利用生物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将病虫害控制在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同时又能保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最大,如合理密植、计划密植、果粮间作、果园生草或地面覆盖、建防护林、合理间作、套种、混作等。

    模拟和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行栽培也属仿生栽培,如花期放蜂、人工辅助授粉、土壤施用活体微生物肥料、接种根瘤菌或菌根菌,果园释放害虫天敌,采用仿生农药控制病虫害等。

................

--------《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由杨洪强主编,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862-40647.html

上一篇:仿生栽培
下一篇:国家应当统一提高研究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