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20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2007

博文

记事一、二、三

已有 2809 次阅读 2012-10-11 00: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包裹, repeat, scroll

某日接到朋友电话,需要我代他领取从另一个校区运来的包裹,鉴于和朋友的革命友谊之深厚 ,我自当义不容辞地答应。之后我按时间来到校车发送点拿取包裹,因为之前也没有来这儿拿过包裹,便走上车头询问司机大叔:
      “师傅,您这车是从**上来的吗?”
      “啊!”
      “我朋友从那儿给托了一包裹上来,请问......”
话尚未说完,可敬的司机大叔便横眉怒目 “包裹、包裹,你们问有什么用啊!我怎么知道有没有什么包裹,你自己不会找啊!”
一听这语气,我立马石化5秒钟, 心思“我应该没有欠您车费吧?而且,我也不坐这玩艺儿啊!”见司机脸色不佳,我央央地就准备进车箱自个儿找。大叔见状,气不打一处来 “去行李箱找!怎么会放在上面嘛,你们这些学生怎么不动脑子啊!”
 惨了!前后不到一分钟,开口不到两句话(严格地说是一句半)不仅自己不知所以地受了一脸气,连带着把咱整个学子们的颜面也给抹黑了,我罪过啊!!
为免大叔生气伤了心、肝、脾、肺,我逃命似的跳下车直奔车后行李箱。好在朋友的包裹放在很显眼的地方,电光火石之间我拿起便走。一路小跑回到宿舍,刚坐下来自己却不禁笑了出来——自己没有什么错啊,干嘛要像做贼一般跑啊!哈哈哈!
说到这样的小片段,我认为自己和司机大叔两人都有不对——首先看来,我没有体谅司机大叔的辛劳,大热的天儿工作已是不易,到休息时还要应付我这样的愣头青(从大叔话看来拿包裹的人不少),任谁碰上心里也会不爽;反过来讲,大叔应该也会常碰见这种事儿,简单一句“往行李箱里找”不就把一切问题解决了,何必生这么大气呢 !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不快即然产生,我想就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再碰上这样的事儿时还会自讨没趣。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做到两点:
第一,言谈简要、气势大度。刚开始若我直接就说“请问,从**托上来的包裹在哪儿可以找到”,指不定大叔还会用手指指行李箱,然后我领完便走也就不会有什么不快发生。其实,平时里许多人也有这一习惯:没话找话,没事找事。如果只是朋友们一块儿瞎聊倒也无所谓,可若只是想办一件事儿或说明某一状况,那何不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凡事都想做一块儿铺垫是咱长久以来的习惯,却并非一种放之皆准的习惯啊 。另外,说话语气、音调也要改进。闲暇时自己会调侃自己:这么多年求学的经历越发让自己说话不像个爷们儿,却更像一娘们儿 。记得初中时,有一次物理老师提问:“青蛙为何只能看到眼前的动物,而看不到眼前的静物?(老师的原意是想说青蛙为什么只捉飞动的东西,而不吃在它面前静止的东西;现在看来老师的提问也有待商榷 )”我当时理直气状地说:“因为,它是高度近视眼嘛!要是虫子不动,青蛙怎么知道它看到的东西能不能吃啊! ”那时本想着活跃一下气氛,谁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怎么说话的...课堂上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你说话给我小心点、注意点!”挨批评是免不了了,自作孽嘛!也从那以后,我慢慢地让自己说话、交谈变得像个老师眼里的正常人,有时连邻居也会“满意地”对家父道“你家少爷实在像个姑娘” 。反正,我和许多同学一样,言行之间总会少一样东西——底气!它可以是自信、也可以是严谨,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可惜些许人就是不具备它或者有也不多!
第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仔细想想这一点应该与今天的故事没有关系,算是自己强加上来的,但是自已不招人待见却总应该有原因吧!司机大叔对于学生的询问不爽可能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从他最后的话——你们这些学生怎么不动脑子啊——可以看出他不待见学生已是长久的事儿了。而且,问题可能也不只出在大叔那儿!当下,大学生这个群集越来越受争议,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 (话说大了一点,但对于我来说真是这样的感受)。至少,我看现在的我们和以前的“大于或等于我们的我们 ”是大不一样了。例如我们拿“知识分子”这个经常提及的词来说,就我接触过的大学生来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没有资格再被称为知识分子。《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就是凭空想象;必,就是绝对肯定;固,就是固执拘泥;我,就是自以为是,这四种毛病孔子是一个没有,今人是一个不少,不占全部也有二三吧(我自己也有犯错)!你说咱抱有这样的心态还能怎样学习,还能学习到怎样的知识?曾经读易中天的《我山之石》,先生说做学问要融汇贯通;孔子也在教育他的学生(端木赐)时日:非也,予一以贯之。我们目前自然谈不上做学问,但学知识不也讲“一以贯之”吗?若没有一种基本的观点,没有一条基本的逻辑贯穿我们的学习生涯,那我们可以学到的不也就只是一地鸡毛罢!呵呵,可现在 却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本科专业为生物科学——多、浅、杂、差异大是那时我对课程的认识,但即使如此生命科学基本框架仍然是明确的,所学知识的层次安排也是合理的。只可惜,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一个学期到头所学的东西多数都在考试完后退还给了辛劳的老师们,所以我也自认为我不是知识分子。而且,就算很多知识我们能将其背的烂熟,却并不能融汇贯通、活学活用,那我们也不能算知识分子——充其量算一箩筐的“知道分子” 。这样看来,学生的自身质量已经改变,也就怪不得环境对学生的作用也随之而改变的事实。换个角度从社会环境来看大学,确实现在的大学生要面对的社会大环境改变了。曾经大学生对于社会来说是精英、是神明、是一个又一个的香馍馍,而我们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现在的情况发生巨大的变化——拿一个恶心的比喻来说曾经大学生被喻为精英,现在大学生就可能被喻为是精子:虽然也珍贵,但是因其产量大、种类多、且生产线生产力强,故也就不太当回事儿了(这话是难听了点,请海涵)!自打有教育产业化这么个概念后,这大学就跟一吃了整盒伟哥的大爷们儿一样,每年都要为国家的发展、延续制造大量的有生力量 。时间是向前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此甚至连大学生自己都在改变着对自己的看法——有看法变好,也看法有变更糟的。
世不变,则休矣!故此,我也希望自己要再接着“改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环境、甚至最后可以去创造新的环境。感谢司机大叔在今天免费为我上了一课,受益匪浅! 
 
————————————————————————————————————————————————————————————————————————————————————————————————篇后致歉:文中多有用语粗犷、不当之处,部分内容也纯属我个人经验分析所得,并未做过科学统计,若有违背事实之处请众前辈多批评指正!!在下自当感激不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8007-621276.html


下一篇:巨孢囊霉目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检索~~
收藏 IP: 59.50.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