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国、美国与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博客版15.docx
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小组 陈立新 高继平
该方面的专利属于IPC分类体系G部物理中的计算和信息存储部分。第27个技术领域是计算机接口,即输入和输出装置。专利最多的是联想(北京)和广东欧珀,国内的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多,说明产业界的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外国公司在该领域也有大量的专利,如三星和微软等。
表9-27 计算机接口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656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68 |
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389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108 |
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37 | 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 | 90 |
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204 | 日本索尼公司 | 90 |
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74 | 韩国LG显示有限公司 | 88 |
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137 | 美国苹果公司 | 81 |
7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96 | 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61 |
8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公司 | 67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53 |
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66 | 美国意美森公司 | 50 |
10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公司 | 65 | 日本佳能株式会社 | 46 |
第28个技术领域是控制器和运算器,二者是构成中央处理器(CPU)的核心部件。美国英特尔的专利数量最多,另外微软、IBM、高通也有很多专利,可见美国在该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在中国机构中,华为的专利最多,其次是联想和腾讯等公司,说明CPU领域的专利研发主要靠企业。
表9-28 控制器和运算器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192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210 |
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145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77 |
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141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74 |
4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100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50 |
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93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43 |
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56 | 美国甲骨文国际公司 | 27 |
7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公司 | 43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18 |
8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公司 | 40 | 美国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16 |
9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公司 | 38 | 日本索尼公司 | 15 |
10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38 | 美国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14 |
第29个技术领域是计算机一般零部件,主要包括时钟发生器、寻址装置、总线、检测装置、信息互连和传送装置等。该领域是除去控制器、运算器、存贮器和接口之外的计算机硬件。该领域的企业竞争状况与计算机控制器和运算器领域的状况大致相同。获得专利最多的企业是美国英特尔,另外美国的高通、IBM、微软、苹果等公司也有一些专利。国内专利最多的是联想和华为技术,其次是腾讯、欧珀、浪潮。
表9-29 计算机一般零部件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242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262 |
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30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110 |
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154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72 |
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134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62 |
5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公司 | 83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53 |
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74 | 美国苹果公司 | 35 |
7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公司 | 65 | 美国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34 |
8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62 | 日本索尼公司 | 32 |
9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公司 | 55 |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6 |
10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50 | 美国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25 |
第30个技术领域是计算机体系架构,主要包括通用计算机整机体系和架构,以及新一代生物、量子等计算机体系和架构。专利最多的是美国英特尔、高通、微软、谷歌。国内专利最多的是华为技术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所高校。说明我国的计算机体系架构,以及生物、量子计算机技术主要是高校在探索。
表9-30 计算机体系架构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34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43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1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33 |
3 | 清华大学 | 23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32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8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19 |
5 | 东南大学 | 17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17 |
6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14 | 美国亚马逊科技公司 | 9 |
7 | 河海大学 | 13 | 美国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8 |
8 | 合肥工业大学 | 13 | 美国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8 |
9 | 国家电网公司 | 12 | 日本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8 |
10 | 电子科技大学 | 12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8 |
第31个技术领域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主要包括复杂数学运算、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及其数据库结构、各专业学科的计算和信息计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包括软件工程。国内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例如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等公司。美国的微软、IBM、谷歌也有大量的专利。
表9-31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468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148 |
2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公司 | 363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140 |
3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294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65 |
4 | 国家电网公司 | 256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49 |
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21 | 荷兰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39 |
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220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39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9 | 美国波音公司 | 33 |
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47 | 美国甲骨文国际公司 | 31 |
9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公司 | 138 | 日本索尼公司 | 30 |
10 | 清华大学 | 116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28 |
第32个技术领域是计算机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验证、用户监测、数据保护。广东欧珀、北京奇虎、联想和腾讯等国内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专利。美国的英特尔、微软等公司也有许多专利。
表9-32 计算机安全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157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61 |
2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93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38 |
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75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1 |
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64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21 |
5 | 宇龙计算机通信(深圳)公司 | 62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15 |
6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公司 | 43 | 日本索尼公司 | 15 |
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43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13 |
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37 | 荷兰恩智浦有限公司 | 13 |
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33 |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10 |
10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29 | 美国苹果公司 | 9 |
第33个技术领域是数据识别,主要包括指纹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获得专利最多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和广东欧珀等通信企业。数据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说明我国的高校和企业在该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外国机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信息技术公司。
表9-33 数据识别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05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40 |
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86 | 日本株式会社理光 | 27 |
3 | 电子科技大学 | 67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26 |
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58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2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0 | 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 | 20 |
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3 | 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18 |
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40 | 日本佳能株式会社 | 16 |
8 |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 | 38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16 |
9 | 华南理工大学 | 37 | 瑞典指纹卡有限公司 | 14 |
10 | 北京工业大学 | 3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13 |
第34个技术领域是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的增强、复原、分析、编码,以及动画制作和3D建模。持有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高校,我国产业界的研发实力还不强。国外专利最多的是飞利浦、高通和英特尔,以及日本的一些公司。
表9-34 图像处理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16 | 荷兰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65 |
2 | 电子科技大学 | 75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58 |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72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41 |
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67 | 日本株式会社理光 | 41 |
5 | 武汉大学 | 66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41 |
6 | 浙江大学 | 58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34 |
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52 | 日本索尼公司 | 34 |
8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44 | 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28 |
9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43 | 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 | 18 |
10 | 清华大学 | 39 | 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18 |
第35个技术领域是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商业、旅游、行政、金融、保险、税务、公用事业等进行经营、管理、监督和预测,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等。国内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如国家电网、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外机构主要是美国的谷歌、微软和IBM。
表9-35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国家电网公司 | 220 |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32 |
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62 | 美国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25 |
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45 |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17 |
4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公司 | 40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15 |
5 | 清华大学 | 31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15 |
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8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14 |
7 | 合肥工业大学 | 28 | 日本索尼公司 | 13 |
8 | 浙江大学 | 26 | 美国脸谱公司 | 12 |
9 | 东南大学 | 25 | 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10 |
10 | 华北电力大学 | 23 | 日本株式会社东芝 | 8 |
第36个技术领域是信息存储,主要包括磁存储、光盘存储、随机存储器,以及信息索引、数字存储器的读写装置。国外企业具有超强的实力,如海力士、三星电子、高通、英特尔、希捷等公司获得了较多的专利。国内企业,如京东方、广东欧珀、上海华虹等也获得了许多专利。可见,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还比较弱,难以和韩国、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相抗衡。企业是我国信息存储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高校的技术实力较弱。
表9-36 信息存储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75 | 韩国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 85 |
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46 |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68 |
3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 | 39 | 美国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46 |
4 |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36 | 美国英特尔公司 | 44 |
5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 34 | 美国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 44 |
6 |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32 | 美国美光科技公司 | 37 |
7 |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公司 | 29 | 日本HOYA株式会社 | 30 |
8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公司 | 26 | 日本索尼公司 | 23 |
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25 | 日本株式会社东芝 | 21 |
10 |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21 | 美国闪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 |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一些审阅者和讨论者,包括武汉大学张琳教授、武汉大学黄颖副教授等学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