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北京人的吐槽

已有 2683 次阅读 2016-7-16 08: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里流传着一篇关于北京人吐槽的段子,其中大意是,北京人本来是安于平静的群体,不怎么想钱,也不太爱折腾。现在外地人涌入北京,一边蜂拥而入,一边大骂北京人歧视外地人。结果把北京人都挤到五环外去了,北京城里给弄得乱糟糟的,原来的那个北京再也没有了。还有一些什么别的说法,我这儿也记不住了。

说正格的,所谓北京人原来居住在胡同里的那种所谓安稳的日子,或许只是过去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侧面,或者根本就不曾真正地存在过。我基本没在胡同里生活过,但是,我见过一些人们在胡同里的生活,在大杂院里的生活。如果说那是一种安逸的话,也是在一种无奈中的自我安慰。那样的生活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可让人羡慕的。

过去,真正能住在独门独院的人家,都不是穷人,至少是曾经阔气过的人。或许北京人里的这样一小部分人,是有着那种值得他们回忆和留恋的生活的。所谓鱼缸天棚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鱼缸天棚石榴树是院子里摆放的,或者是种植的,那院子里肯定是相当宽敞的。而所谓先生多为管家或者账房先生,有钱人家才雇得起这样的人。那肥狗胖丫头是壮门面的。是指这些所谓大户人家,狗得能吃得很肥,而侍女即所谓使唤丫头也都吃得挺胖。这不光是说这家大户人家有钱,而且还挺善待下人。而大多数老百姓,日子远没有那么消停。他们每天都要为嚼果奔忙。辛勤受累,何来安稳?加上自家孩子越来越多,家里那点小地方越来越小,越来越挤,胡同里的老百姓天天都为这样的生活犯愁。

五十年代,北京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孩子多的,家长几乎都要向单位申请补助。那时的补助标准似乎是每人每月八元钱。这个每人到底是每个家长,还是家庭中的每个人口,还是每个小孩子,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看起来,似乎不是每个人口,而是每个有单位的家长。据说后来标准提高了一点,每人提高到每月十二元。我不知道居住在胡同里的这样的人家,他们的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孩子们都上山下乡去了。家长更是为此而揪心。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的,特别是插队的孩子,自己挣的钱根本就不够花,都得由家里贴补。到了七十年代末,孩子们又都回来了,家里能住的地方就更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家都得想辙在院里搭小房,把个院子挤得水泄不通。有的过道,连自行车都不能推着过去,得自己提拉起来才能不碰到别人家的东西,而穿过这样的通道。

七十年代末,北京开始了拆迁。那时居住在这样恶劣环境的人家,谁不盼着拆迁?一拆迁,就有房了,就能扩大住房面积了。如果上楼了,那就有暖气了。个别条件好的,连煤气管道或者天然气管道都有了。那日子就叫一步登天。谁不盼着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谁还愿意留在胡同里的大杂院,过那种糟心的日子?八十年代的电影《夕照街》就反映出这样的情况。现在经常说,那时的人们街坊关系有多好,是,不错,是有这种关系好的。可是同时,也有更多的街坊之间吵架斗嘴,无止无休的。为了鸡毛蒜皮的破事,诸如盖小房占了谁家的地儿了,没打破脑子就算不错了。这样的邻里关系值得称道吗?值得留恋吗?估计不会吧?

那个微信里的帖子还说,北京的爷们,宁可吃低保,也不干那伤天害理的事。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是对的,但是如果一个大老爷们,宁可吃低保,都不愿意干一些自食其力的营生,这样的爷们算爷们吗?我没见过,但我的朋友中有人见过,就有那种三十多岁或者四十郎当岁的小伙子,宁可在家吃低保,天天下棋打牌,就是不愿意出去找一份活儿来干。干不了高档次的,干个卖力气的活有那么难吗?再说,现在的活儿有多少还是要卖大力气的?到火车站扛包?恐怕都找不到这样的活儿了吧?火车站现在早都机械化了,你想去也没地儿找去。其他的活儿能有多累?能把您给累着了吗?能把您给努吐了血吗?在北京这块地方,干点什么不能养活自己?那些自称爷们的人们,想过怎么才能自食其力了吗?

北京的城市规划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到处乱拆乱建也确实让人心里堵得厉害。我每次走到东二环,看到从东直门到建国门那一遛高楼大厦,都拥挤到一块堆儿,心里烦得不行,感觉特别压抑。那片地界,我能不去就不去。但这不能怪外地人吧?做规划的有关方面,基本也是北京市的相关部门,他们这么瞎胡乱折腾,是他们自己水平太差。把北京居民都挤到五环之外,都是这类胡乱规划所造成的结果。

外地人来北京,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以前除了公办单位人员出差,一般老百姓除了旅游,谁没事往北京跑?现在的局面,是中国发展与转型的结果。或许,其中有不少新的情况不招人待见,让人心里不痛快。可是谁都不是故意要做成这样的。慢慢的,很多情况会改变,会好转,会让人心里慢慢地喜欢。

   不知道在网上吐槽的人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心理。或许他们心里觉得憋屈,想发泄一下。这或许也可以让人理解。不过,发泄归发泄,有些话说说就算了,过去就过去了。千万别拿它当真。其实大多数北京人,对于现在的情况,心里基本也是很平和的。谁过日子都不容易,谁也别和谁成心过不去。对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90965.html

上一篇:对中共认识的过程
下一篇:未曾学会做的事情
收藏 IP: 111.201.78.*| 热度|

4 蔡小宁 蒋大和 田欣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