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备战方能免战

已有 2338 次阅读 2016-7-4 06: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吴大使走了。对于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时候,所表现出的睿智与冷静,确实让人敬佩。只是近年来,吴大使在外交方面的一些观点,不知道是被人误解,还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让人感觉有点费解。

比如,在谈到国内有人讲到要准备可能出现战争的局面时,吴大使比较激动。他说,在和平与发展为主的时代,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倒大霉,你看美国就是这样,中国绝不能重蹈覆辙。

应该说,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吴大使说,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倒大霉,这也不错。可是如果只是指的是美国,吴大使似乎没有必要如此激动。至少让人看上去,吴大使指的是国内的某些人。

问题是国内的某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这比较重要。如果是决策阶层的人,这肯定是危险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决策层的人们中,有表示要举起战争这面旗帜的。我们的决策层,头脑基本还是清醒的。我们一直强调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在如果有战争危险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一切努力,要避免战争的发生。如果吴大使指的是决策层的人们,那或许他掌握着什么内部的信息,这些我们普通老百姓肯定就不知道了。但是,如果是内部的信息,至少表明是不打算公开的。既然不打算公开,就说明至少没有把这样的做法当作一个准备实行的政策。

如果吴大使指的是非决策层的人。那么吴大使的指责有必要如此尖锐吗?普通老百姓,说什么不行?有必要跟普通老百姓如此较真吗?那么吴大使为什么要这么说,就让人不好理解了。或许,吴大使会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也是必要告诉他们,不要轻易挥动战争的旗帜,这样做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吴大使的这种做法也是有道理的。

在凤凰台,与吴大使发生争论的罗将军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罗将军并不是说中国应该主动发动战争。罗将军只是说,中国必须要有迎接战争的准备。在这个方面,罗将军与吴大使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分歧。不过,从争论的整个场面来看,吴大使似乎对罗将军的这个观点也不太能够接受。结果,让旁观者看来,吴大使就是反对国家使用一切战争手段,无论这个战争是主动的,还是被动防卫的。

从客观来看,有那么一段时间,中国的国防力量没有太大的进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这对中国的国防是十分不利的。这里就不用说,当时为什么会这样。但是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有害的。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被炸,2000年台湾陈水扁上台,中国发现问题越来越严重,再不发展我们的国防力量,那种落后就会挨打的局面会再度出现。中国人不想发动战争,但中国人不怕别人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就是出于这样的立场,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一切军事斗争的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军事斗争准备,没有我们的辽宁号航母,没有大批的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生产下水,没有我们的从歼10、歼11到歼15以及运20的问世,我们今天在南海上,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相对有利的局面。

吴大使的很多观点是有道理的,对此我们并不怀疑。但是,吴大使似乎从来没有提到中央多次提出的要做军事斗争准备的必要性,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正如我们的军方常说的那样,我们不会惹事,但我们也不怕事。如果吴大使只讲和平的必要性,而不讲如何保卫这样的和平,不讲如何防止敌对势力对我们和平环境的破坏,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有点片面、是不是有点幼稚呢?

今天的中国依然是爱好和平的中国,这一点在根本上没有改变。吴大使一直希望的局面也没有发生让他担忧的改变,这是令人欣慰的,也是让吴大使感到欣慰的。我们从国际大势上来看,除了中国从来不愿意挑起事端之外,那些正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的家伙们,其实也不太想现在就跟中国干上一仗。不是他们不想干仗,是他们现在还不太具备这样的准备和力量。别看美国在军事方面、在科技方面比我们的实力要大,但是,要让美国现在就对中国发动一场让中国退回到石器时代的战争,美国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打算。当然,对于各种小的摩擦和事件,美国人是有可能做得出来的。但是,中国人民并不会被他们所吓倒。要想不被吓倒,手里就得有称手的、合用的、管用的家伙事儿。有家伙事儿,未必一定要真的用上,可是一定要准备它是可用的,即所谓available

吴大使驾鹤西去,我们都很惋惜。如果他还在世,一定会针对那些与他观点不同的观点,有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反驳或者批评。这也会让那些被他批评的观点也会进一步展开思考,进一步提升相关的战略考量。这样的争论总的来说,对于国家的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88504.html

上一篇:决策总是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下一篇:说孤独
收藏 IP: 111.201.71.*|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