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工科生喜欢学人文知识,而文科生呢? 精选

已有 8922 次阅读 2016-2-11 08:1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经常有学工科的学生问我,在业余时间如何学习人文类的知识。最初,我不太理解他们问这些问题的用意,觉得他们功课那么忙,要做的事那么多,怎么还会有多余的时间弄什么人文方面的东西?后来,接触的时间多了,就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他们天天都沉浸在公式和符号里,总觉得十分枯燥。所以,作为一种调剂,他们希望用学点人文方面的知识来换换脑子。我问,那么你们面对你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难道没有要攻克其中难题的欲望和冲动吗?他们说,有时候确实也会有这样的冲动,而且在经历了对困难的克服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心里也是很高兴的。这种乐趣当然也是有的。不过,他们觉得,生活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并不想天天都是公式与符号,他们希望有歌声、有诗词、还有其他更美好的东西。

听他们这样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确实,人类社会这个大舞台,人们需要和渴望展现的东西是很多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东西也是很多的。如果只陷在他们所学的专业领域里,那么能跟他们交流的人数其实是相当少的。对于他们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专业领域。即使有再大的兴趣,即使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他们仍然渴望有更多的人文领域的交流与沟通。

我觉得,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很正常。现实的人的生活确实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工科学生,他们缺乏这样的时间和条件,但对他们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要说忙,工科学生确实特别忙,但其中仍然有个有效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的问题。人不是一天到晚总泡在图书馆里就能长学问的。在图书馆里要泡到一定的时间是必要的,但总不能进去了就不出来了吧?

其实,有很多工科学生在人文方面的造诣还是很深的,他们的文笔很好,写出的文章或者诗歌既有激情,又很优美。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工科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欠缺。他们不满意自己存在的欠缺,但又苦于不知如何解决。可能有些早该读到的书,没有在应当的时间里去读。等到现在想读了,时间似乎又不够用了。对于这样的学生,还是告诉他们,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做事情。专业上的事、课程上的事要抓紧,读书上的事在时间上同样也要抓紧。这样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的。

工科学生在这个方面的需求是他们自己迫切感受到的。这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会促进他们更要全面的发展。但问题往往也有另一面,就是我们那许多学文科的学生,似乎不太有补充科学知识与理论的需求,这倒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或许因为学文科的学生,接触人文的东西更多一些,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中不太会有工科生那样的枯燥与空虚感。这倒有可能阻碍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与兴趣。另外,有部分文科生,本来数理化成绩就不是太理想,读了文科专业,感觉似乎是一种解脱。所以他们会错误地认为,总算离开了那些公式与符号,再也不想多看一眼了。在现实中,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也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冲动,当然也就没有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兴趣。这种冷漠本身就说明问题。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什么专业并不是问题,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消磨了学生曾经有过的好奇心与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确实是需要我们认真了解的。

工科学生对文科有兴趣,这不难理解,而文科学生对于科学与工程不感兴趣,这不太好理解。不能责怪文科生懒,也不能责怪他们无知,是我们的教育把他们的兴趣给打磨的剩不了什么东西了。当然,以往过早的文理分科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除了在中学阶段不能过早地搞文理分科之外,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大一和大二时期,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必须文理兼备。现在的通识课,有给工科生开设的文科课程,但很少有给文科生开设的理科或者工科课程,这哪里叫什么通识课,分明是又一种偏科,又一种文理分科。这样做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必须尽快改变这样的现象。我们除了要继续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兴趣,更要培养文科学生对科学与工程的兴趣。否则,我们的文科生走上社会与工作岗位后,对科学与工程几乎一窍不通,那对于他们的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他们子女的教育,都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包括现在一些媒体,由于其中的从业者大多数是文科生,所以在科学与工程上所闹出的笑话实在不少。问题在于,他们自己还往往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反正也不是学科学与工程的,不懂、不明白、不清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这真是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我曾经说过一句比较极端的话,没学过微积分的大学生,就不算真正的大学生。极端吗?可能有点。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55531.html

上一篇:对学界丑闻的姑息要到何时?
下一篇:比我年长的校友们
收藏 IP: 114.250.78.*| 热度|

26 王林平 霍艾伦 赵美娣 吕喆 徐耀 冯大诚 梁洪泽 陈楷翰 黄永义 赵继慧 代恒伟 史晓雷 檀成龙 宁利中 李兆良 汤茂林 谢力 刘淼 叶建军 朱晓刚 蔡小宁 shenlu biofans guhanxian yangb919 fsdw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