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与环境的问题,还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记得几年前,在北京市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当时几位最牛大学的哲学教授们纷纷发言,声讨当时云南地方政府准备开发怒江水电资源的意向。他们所说,无非是这个项目如何不利于环境保护,如何会让流域生态发生变化,总之一句话,这个开发就是不能搞。
我也是与会者之一,看着这帮人在如此抽象的层次上愤怒声讨,心中一股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于是我要求发言。在发言中,我说,对于开发任何一个项目,当然需要对环境保护进行评估,但是诸位一不了解怒江的实际情况,二不了解云南政府开发怒江的具体考虑,只是在这里侃侃而谈,请你们想一下,你们诸位都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你们知道怒江流域的人民是什么样的生活吗?云南政府开发怒江,主要目的是要提高那里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有什么不对?你们凭什么就这里诅咒不休?我也是越说越有气,俗话说有点见着怂人拢不住火。会议主持者说发言时间到,要我停止发言。我说不行,你们请的什么牛人,一发言就是四十分钟,我刚说十分钟就让我停下来,这不公平。反正我不顾主持人的阻止,继续说下去。毕竟他们也是斯文人,不太好强制阻止我,更何况他们的牛人确实讲了四十分钟,他们根本不予阻止,这是事实,他们自然心虚理亏。
我其实也不了解怒江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以为不应该轻率地批评政府一方。也许政府一方有GDP思维作怪,也许政府中有的官员只是为了给自己树立政绩形象,也许怒江项目的确会给环境与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即使如此,也不应该粗暴地对待云南政府开发怒江的意向。因为那里的居民生活确实贫困,确实需要有新的经济开发项目,确实需要增加人民收入,确实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任何事情本来都有两个方面,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国内发展特别不平衡的国家,对任何经济项目的立项都要从多方面来考虑。要让我们完全只考虑环境和生态,而不考虑民生,是不现实的。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完全不破坏环境和生态,那我们只能停留在农耕社会。也许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区域,我们可以考虑开发旅游、或者发展科技农业等手段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是我们国家毕竟仍然处于工业化过程,工矿企业的建设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技术虽然也已经有了,但是水平还很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损害降到最低的水平,但是我们还无法完全避免这种损害。
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考虑利弊两方,世界上没有只有利而没有弊的好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权衡利弊得失,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利害的轻重又不是一件很容易判断的事,有些事情在我们当前的眼光看来,是有利的,但是也许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就有可能弊大于利。所以究竟怎样做才会达到利大于弊的结果?如果没有反复的考察,没有反复的测算,没有深入群众,没有了解他们的观点和他们的利益,这是很难达到的。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增强,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更敏感。比如,一个繁华地区要建一座公共厕所,谁都知道需要这么一个厕所。可是要把这个厕所建在谁的附近,靠近这个建筑点的人家都不乐意,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加以反对。这能怎么办?厕所就不建了吗?不建,当然就没有那些人的反对,但是整个地区的人都感到不方便,都会反对停建的决定。这该如何是好?这恐怕就是我们现在经常面对的难题。
说个实际的例子。若干年前,北四环路建成不久,需要建一座过街天桥。可是如果按照最合理的地点,这座过街桥应该建在一所民办大学的门前。但是不知什么缘故,这个民办大学就是坚决不同意,还把施工的工人赶走了。据说,民办大学说这座过街桥妨碍了他们的风水。按说,市政建设项目确定了之后,一所民办大学有什么权利做这种粗暴的事?但是他就是做了,而且还做成了。这座过街桥就没在这个地方建成,被迫向东移几十米。但是这几十米就让周边居民很不方便,因为这座过街桥距离一座大型立交桥非常近,而立交桥下就有过街通道。把过街桥建在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有点画蛇添足。那么这所民办大学为什么有此能量?据说,因为这所民办大学的股东里有一些是市里的领导。权力如此霸道,能不让人愤慨?
退一步说,即使没有所谓风水的争执,没有权力的干预,也会有人反对把过街桥建在自家门前,因为人来人往,会让自家门前特别喧闹,影响他们的清静。他们需要过街桥,但是不愿意把过街桥建在自家门前。他们希望得到过街桥的便利,但是不希望把麻烦留给自己,而把这麻烦留给别人。不管留给谁,只要不是自己就行。这就是中国人现在很普遍的心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91626.html
上一篇:
晃荡的青春下一篇:
父亲辞职教子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