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江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shiguo

博文

[转载]学者对话:(二)长安三万里

已有 19592 次阅读 2023-12-31 22:50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文章来源:转载

[说明:本文为两位学者(本科生张三和博士后千老)的聊天记录第二节,关于第一节,请参阅:学者对话:(一)学术期刊的垄断性、影响因子和引用率

本文作者:长风,为旅居美国的千老、资深博士后、研究科学家。]

 

张三:前段时间看一个报道,说是一对老夫妻,大半辈子两地分居:老太太一直在帝都,院士老头一直在魔都。老太太退休后才去魔都跟老头子住在一起,每天陪老头去上班(院士不用退休)。有人赞叹他们这种两地分居而处之泰然的坚毅品格,也有羡慕他现在上班能有老婆作陪,你怎么看? 

千老:最近林一玲(英译)等人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1]:她们根据全球过去60年中约2000万篇科技论文和400万项发明专利合作者的距离数据,发现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合作更能带来革命性创新,因为创造性的思想一开始可能比较模糊,微妙想法更容易在面对面交流中产生。 

其实,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一家人住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生活。从人性的角度看,婚姻家庭的亲密关系、子女教育和代际传承是基本人伦,古人所谓天伦之乐,其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也只能长期住在一起才能体会。你提到的那位院士老头和妻子,在没有视频通话的年代两地分居,他们的坚毅品格让人十分敬佩。 

有学者研究发现,视频通话虽不能代替面对面交流,但是比电话好很多[2]。通讯方式的进步,使两地分居也不那么艰苦了。等到将来技术进步,免费交通异常便捷,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瞬时可达,工作、生活可以完全在不同的大陆,根本不存在一家人两地分居的问题。 

 

1:思想的融合与传播。图片来源:Yiling Lin.

 

张三:前几天生物课上一个关于犀鸟的例子很有意思:犀鸟在高高的树洞里作巢,雌鸟啄下自己的羽毛来铺窝,所以有几个月不能飞行。产卵后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个可以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雄犀鸟呆在外面,努力为妻子和小鸟提供食物。这个很有点徽派风格: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男子在外打拼,老婆孩子留在老家,为了安全和隐私起见,徽派建筑的窗户又高又小。

 2:雄犀鸟给雌犀鸟喂食。图片来源:新华网

 

千老:这是“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下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女性的地位,尤其应该支持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在经济上的独立。 

张三:女性肩负有生育的重任,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理应给予特别的尊重。 

千老:我有一个设想:若干年以后,人类至少有两种后代繁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传统方式,二是温室培养(不需要在母体内孕育)。当然,新的方式必然会使我们失去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父母、子女的关系也会被彻底革新。 

张三:你习惯米国的生活吗? 

千老:习惯是习惯,但还是很想家,想老家的爸爸妈妈。你想家吗? 

张三:我也想。不过我有哥哥姐姐在老家照顾父母,所以好一点。我知道你是独身子女,你爸妈都还好吧

千老:他们身体都还好,只是很想我。每年寒假、春节,我妈妈看到邻居的小孩都回到父母身边,就我没有回去,她就哭得很伤心。前两天妈妈又哭着给我视频了。 

张三:你可以把他们接过来住。 

千老:也不是没想过,短期过来住还可以,长期住的话,需要给他们申请绿卡,前提是我首先得加入米国籍,同时放弃天朝的国籍。这是个艰难的决定,我一直下不了决心。

张三:他们过来生活习惯吗? 

千老:这是问题的关键。他们过来会比较孤独,平时我们都忙于工作,他们过来也没人陪。我知道,有些人的父母过来,最后不是看电视, 就是刷抖音或微信。 

张三:这边华人少,他们过来后,离开原生环境,可能也会对健康有影响。 

千老:这种情形,古书里也有记载[3]。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将父亲接到身边享福,却发现做了太上皇的父亲整日凄凉悲伤,郁郁寡欢。刘邦私下打听得知,太上皇怀念跟老家那些屠户商贩一起打麻将、摆龙门阵的日子。刘邦于是任命胡宽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动用纳税人的钱,照着故乡丰县的样子,在长安附近“克隆”了一个新丰城,不仅将丰县人迁移到新丰,甚至将家乡的鸡、狗等动物也迁了过来,这就是成语“鸡犬新丰”的由来。 

刘邦本人也有故土情结。按《史记·高祖本纪》里的记载,刘邦当了皇帝,衣锦还乡、高唱《大风歌》之后,曾对父兄讲:“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有人将刘邦的这种故乡情结解释为“小农意识”,实际上这是一种人性的反映。 

张三:“新丰”这种以故乡城市命名的方法,中外都有。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4],里面提到一些例子,比如哈德逊河(名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打工仔亨利·哈德逊)入大西洋的港口城市“新阿姆斯特丹”,原为荷兰人所建“新荷兰”殖民地的一部分。第二次英荷战争后,双方互换领地,“新荷兰”划归英国。英国人把“新荷兰”和“新阿姆斯特丹”都改名为“新约克”(New York,即得名于英国的约克York),这就是今天的纽约州和纽约市。 

 

3:新荷兰及新阿姆斯特丹。图片来源:美国历史 010 – 新荷兰和新瑞典 

“新约克”得名于约克公爵,新约克以北300公里的拿骚-奥兰治堡(Fort Nassau/Orange)也被改名为”奥尔巴尼”(Albany),命名依据的奥尔巴尼公爵与约克公爵实为同一人,即后来的英王詹姆斯二世。 

虽然纽约市一些区(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等)及下属社区(如格林尼治、诺伍德、法拉盛等)没有被改名,一部分荷兰后裔还是伤心地离开了曾经的“新阿姆斯特丹”,沿着哈德逊河北上,在奥尔巴尼郊外的偏远地区重新建立村落,其中两个村子叫“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照搬了荷兰两大城市的名字。后一个村子,他们原本准备叫“新新阿姆斯特丹”来的,因为太累赘而没有采用。

张三:最近有部电影《长安三万里》,很有意思。 

 4:轻舟已过万重山。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 官方微博。

 

千老:三万里差不多就是米国跟天朝的距离,我看完《长安三万里》那天晚上辗转反侧,差点失眠,心里有三点遗憾。其一,客居番邦,不能回天朝。其二,后代必将丢掉汉语,从此与几千年历史、文化割裂。其三,可能与父母长期两国分居:父母在国内受人尊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一定愿意屈尊来米国养老。 

张三:你有没有想过回国发展呢? 

千老:想过,但是回不去了。我其实不想学生物,更不想做学术,但是有位强势的院士老爸,当年只好听从了父母的意愿,到米国求学,走上了不归路。 

张三:《长安三万里》提到李白旅行中驮着好友吴指南的遗骨,最后将其下葬的事情。 

千老:这应该是取材于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李白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不幸死于洞庭湖。李白悲伤之余,将吴指南暂时安葬后,继续前往金陵游历。数年之后,李白归来,怀着诚敬之情,亲自洗削吴指南尸骨,以礼迁葬。与中原汉人入土为安的丧葬方式不同,李白这种“削肉洗骨”迁葬的做法,带有过去居无定所的少数民族遗风:死者去世若干年后,后代会隆重地举行第二次葬礼,并有专门的人(类似汉族道士)念咒文为之送魂。咒文内容为地名,画在地图上就串成他们先辈迁徙的路线,从当前的地名开始,一步步将亡者的灵魂按照先辈迁徙路线送回老祖宗的发祥地,这个跟刘邦的“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是一个道理。 

张三:李敖曾说留美不归的人是逃兵。用现代人中英文夹杂的说话习惯,那是“润”了(英文单词run的音译,似乎也可以翻译为逃兵)。你怎么看? 

千老:可能李敖对他们家当年逃离大陆一直耿耿于怀,有心理阴影?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的理由各个不同。 

从遗传学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在远古时代,古人类陆续从非洲迁移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现代各国人民的祖先[5]。那些走出非洲的古人类,是否也可以说是润了? 

国家出现以后,天下分为大小不等的众多小国,国与国之间经历过多次人口迁移。仅以天朝为例,历史上就多次发生过人口迁移,有诸侯国之间的,也有大一统国家内部的人口流动。这些迁移的人口是否也是润了? 

现代以来,考试升学和外出务工成为两个重要的移民因素。如果有人从江西考到甘肃去上学,最后在兰州找到工作定居下来,我们是否可以说他是江西的逃兵?相应地,如果一个贵州人外出务工,最后在天津定居下来,繁衍后代,我们是否可以说他是贵州的逃兵? 

现代化进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城市化、郊区化,分别代表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向郊区分散的两个不同阶段。进城、出城,一直在润的途中? 

类似地,对于出国留学,最后在当地工作定居下来的人,既可以说他们是换一个地方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也可以说他们润了。 

一万年以后,国家概念将消失,那时人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如何“逃离”地球,润到其他星际空间?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万物刍狗,同归于尘。“长安三万里”,每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这当然也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职业追求、生活方式的选择。 

长安如梦,我在哪里,哪里就是长安。

注释

[1] Lin, Y., Frey, C. B., & Wu, L. (2023). Remote collaboration fuses fewer breakthrough ideas. Nature, 623(7989), 987–991.

[2] Grözinger, N., et al. (2020). Inno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virtual teams - An experimental study.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80, 201–218.

[3] 参见《汉书·地理志》、《史记·高祖本纪》、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第41条“作新丰移旧社”)等。

[4] 疑是这篇科学网博客: “费城”一名的由来:白居易及天朝近世的欧风美雨

[5] 也有部分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认为人类有多个起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4842-1416128.html

上一篇:[转载]学者对话:(一)学术期刊的垄断性、影响因子和引用率
下一篇:新时代社会分层的过滤器:智能手机(设备)、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
收藏 IP: 100.4.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