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则标题为“加拿大产学合作遭批评”报道。说的是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CAUT)调查了数十份大学与产业部门合作计划后声称,“在他们努力与企业、捐赠人和政府开展以吸引投资过程中,加拿大大学正陷入这样的泥潭-不惜以牺牲基本的学术原则为代价”。因此,他们认为,大学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保证学术自由(中国科学报,2013年11月28日3版)。由此事想到这篇博文选题,并以亲身体会谈点我对学术自由的认识。
维基百科对学术自由是这样介绍:学术自由指学术界进行学术活动的自由。可以具体定义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士在他们胜任的范围内探索、发现、发表及讲授他所见的真理、除了鉴定真理的理性方法的管束之外,不受任何权力约束的自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学术研究不要受到权利干扰和影响。然而,在我们国家现在的科技管理体制下,大学与科研院所这些科研主力军机构中研究人员要真正做到学术自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的经历中,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外,其它类型的科研项目,尤其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要享受一点学术自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是因为,我们企业管理者普遍只关心技术本身,并不关注这些技术与某些学术成果之间联系。他们并不理解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及成果是“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是提升一个企业创造性发展的不竭动力。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在美国硅谷与我国一些高新科技产业园的管理者中多些。我周围那些主要做应用技术研究的教授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由于他们自身发展及指导研究生需要,还是比较重视学术研究。但是他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企业要么以资料保密为由不让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当然确实属于保密也无话可说,但是多数属于借口。实际上合作企业方负责人是希望发表学术成果,有的还需要这些成果为他们晋升职称所用。所以,有的企业负责人公开声称要当论文第一作者,这种情况实际上属于权力寻租,因为他们主要属于出资方负责人而已(而且多数属于国有企业),对学术成果本身基本没有实质贡献。
我早期做过一点企业项目时比较幸运,我碰上几位年纪较大的老总。或许他自己已经不需要论文晋升职称。所以他们基本没有干涉我发表合作科研项目的学术成果,也没有要求当论文第一作者。其中有一个企业老总善意地提醒我,你发表这个项目的论文将我放在最后一个作者就行,免得他们单位人说“闲话”。所以我说在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中,我碰到一些德行好的合作伙伴。
学术自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时会受到行政的干扰。例如我参加过我国上世纪广泛实施的“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从立项到实施主要是有关部门和他们选定的权威(有的属于双肩挑,通吃型领导,他们没有时间调研和跟踪国内外同行的科学研究成果)说了算。尽管项目管理过程中也有立项论证和结题评审这些环节,但是这些大多属于走程序的面子行为。因此,在进行这类科学研究时基本谈不上学术自由。
我的科学研究大约开始于30年前。如果粗分起来大致经历几个阶段:没有科研经费的文献调研阶段;以参与别人项目为主的被动科研阶段;自己当家作主的学术自由研究阶段。我自己没有经历过研究生阶段,所以至少没有受到导师支持与干预正反两方面的经历,但是我想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过程还是具有共性,可供年轻人参考。
第一个阶段经历时间不长,大概只有几年时间。当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需求,文献调研和追踪同行科研成果是伴随你科学研究的整个生涯。我这儿只是指起步阶段的文献调研。那时国内刊物多数处在恢复和创办中,因此,我选择阅读的文献主要是国外英文为主,尽管英文文献阅读起来很吃力,但是咬牙挺了过来(因为我们以前学俄语,英语属于自学,为此,专门写过一篇科技文献阅读体会博文)。这期间文献调研的主要成果是厘清和结合自己实际确立了作为自己以后长远研究生涯的研究领域与三个研究方向。为此我在1986年发表了6篇综述论文,它们属于这个阶段调研成果的“副产品”。那时发表论文不但不要版面费,每篇还有几十元稿费,可供改善家庭生活。这也是学术自由研究阶段的前奏。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一般都经过完整的本科与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历过程,他们具有较好科研与外语基础。然而当他们完全脱离导师,开始独立科学研究,真正享受学术自由的科学研究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主要属于被动科研,缺乏学术自由。在这个阶段至少没有自己对科研选题的自主权。但是积极参加别人的科研项目属于科研经验积累阶段,是一个人科研成熟重要途径。当时我主要参加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的项目。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教研室主任的一个小项目,从立项,到最后完成项目汇报,全是我一人做。因为,这个小项目是这位教研室主任学生负责的课题,我们从他那儿分的一点经费。教研室主任人不错,他公开说是“甩手掌柜”,况且项目经费也主要由我花。所以尽管甩手我也应该感谢人家。当然,参加系主任的项目就不一样了,我只管干活,钱只能听从人家安排和施舍,没有一点自主权。但是无论如何,在参加别人项目中只要心态端正同样收获颇丰。在这个阶段也有少数自己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生产性项目,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应用目标明确,缺乏学术研究。其实对于企业方也不需要什么学术成果,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好,这没有错。由于项目选题大都是人家定,多数属于领导或“权威”们定,自己属于从人家那儿分一杯羹。所以,自然谈不上什么学术自由,但这个科研经历很重要。在这个以参与为主的科学研究阶段也是考验一个人的德行。有的人不愿意当人家的下手,有的人碰到一些私心较重,德行差的“东家”(或老板)受不了。我的经验是当你还不能独立拿到项目时,就需要忍耐,这也是积累经验和人脉的好机会。我在参与别人项目时从来不计较给我经费多少。我曾经在一个973项目课题内主持一个自设专题,项目完成后课题负责人抱歉地对我说“这个专题给你的钱太少”。我真诚对他说,你能给我这个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不是客气话。我认为要想日后成为一个“强势”的独立科研工作者,你需要注意全面修炼自己的德行。
第三个阶段是我真正独立自主申请负责的科研项目,学术自由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得以真正体现。这个阶段的学术自由主要体现在1991-2003年期间我申请获得批准的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五个国家基金项目属于退休后的今年获得。这个阶段我主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上别人主动邀请我参加的项目,几乎涉及到国家基金委主要项目类型: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计划项目,杰青项目等。即使参加别人项目也是完全属于我的主流研究方向。实际上也是项目负责人看中我在这个方向上的科研积累及已经产出的科研成果,认为我还是能在他们的项目中做点贡献。这些项目选择基本上都是基于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基础上厘清出的几个研究方向,加上第二阶段的研究积累,这些国家基金项目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成果。这些成果取得除了我及合作伙伴和研究生们勤奋努力外,也得益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充分尊了我们的学术自由。
现在学术机构中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通常经受过较为系统的研究生经历,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也有部分人由于受到研究生期间导师研究领域与方向的影响,束缚了他们独立自由选择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缺乏自由选择科学研究方向与项目的动力。学术自由必须建立在独立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在追求学术自由过程中切忌“幻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急功近利”。我们虽然不能漠视自己的利益(例如为了晋升职称需要,要多出快出成果),也要注意力求多做“水到渠成”科学研究,正确处理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关系,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你们的贡献,年轻人加油!
2013年12月2日初稿,12月9日完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