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我支持这位年轻人 精选

已有 12386 次阅读 2013-1-3 21: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年轻人

今天上午11时左右(美国波士顿时间晚上10时)和在MIT的一位年轻人视频,他要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一边端着饭碗吃饭,一边听他娓娓道来。他说去年他曾经应邀评审一篇本领域一份国际专业刊物论文。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一位本领域牛人,是IEEE Fellow。年轻人粗略阅读手稿后认为属于自己研究的范畴,为了履行一个同行的“国际义务”,就正式答应评审这篇手稿。年轻人在规定审稿时间内,为了判断手稿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认真阅读手稿,查找相关文献。结果发现这篇手稿质量和水平与作者牛人身份似乎并不相称,手稿的选题和主要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创新。为了对手稿和作者负责,年轻人写了满满2页评审意见,提出了不少建议作者对手稿进行具体修改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考虑了第一作者面子,给手稿做出了一个“Major revision”决定。

年轻人继续说他审稿的经历。他认为,除非手稿质量太差,他一般在第一轮评审时不轻易做出拒稿的决定,而是给出“大修”的意见,关键看作者修改情况再做“严肃”决定。年轻人几乎忘记了上述那篇手稿的事。他很快收到负责这篇手稿的杂志副主编对手稿的一审意见,三个评审人中年轻人为“大修”,其他2位审稿人都是给的“小修”决定。但是副主编仔细分析三个审稿人的意见后,很重视年轻人的意见,给这篇手稿做出“大修”的决定,并建议作者认真参考年轻人的意见修改手稿,修改稿将会继续请年轻人评审。几个月后,年轻人收到副主编的信,那篇手稿的作者已经提交修改稿,希望年轻人继续第2轮评审。年轻人因为研究工作繁忙,打算拒绝第2轮评审,后来经不住副主编的恳切请求,还是决定评审。然而,当年轻人仔细阅读修改稿时,发现作者并没有认真修改。尽管作者在提交论文修改稿的“答复信-Response letter”中说的那么客气,“感谢审稿人认真评审和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等等”,但是并没有多少实际修改,尤其对原来提出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并没有修改和做出合理解释。而且副主编也告知年轻人,另外2位审稿人的意见均为:“按照现在手稿的修改版接收发表”。显然,面对如此情况,年轻人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简单对付,像那两位审稿人那样做出接收出版的决定;另一种选择是实事求是,维护学术期刊的公正、公平和权威,做出拒稿的决定,这样也许会得罪副主编。人家可能会说你只是1/3意见,不能改变手稿接收发表的决定。正在年轻人面临两难之际,还是忠诚的学术之心和“责任感”取得了胜利。年轻人果断决定:鉴于手稿作者没有对一审意见作出合理解释和对手稿进行认真修改,决定拒稿。意见返回副主编,年轻人很快收到手稿的最终结果。出乎年轻人意外,主编认真分析了三位审稿人对手稿两轮评审意见。最后接受了年轻人对手稿的处理意见,决定对这篇手稿做出拒稿的决定。年轻人的有趣事情讲完了。

我支持年轻人对这篇手稿的处理决定。从这篇手稿评审过程可以看到,年轻人对一篇国际专业刊物手稿处理的认真和严肃态度。既对手稿与作者采取认真和严格要求,但也有灵活的“先松后严”的做法。为了维护一个严肃刊物的尊严和确保论文质量,这是一个国际专业同行应当采取的态度和履行的职责。据我所知,在国际上,对于一份严肃的国际专业刊物,即使是学术圈子内的同行在评审手稿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不会一味袒护圈子内同行的低质量手稿。只有在可上和可下之间做出非常有限的让步,无论国内国外,毕竟人情总还是有的。因此,我赞赏年轻人身上具有的优良学术素养和品质。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49266.html

上一篇:我与香港大学教授的交往纪实
下一篇:向我的学生道声谢
收藏 IP: 59.71.151.*| 热度|

43 陆俊茜 张鹏举 齐国臣 谢力 王浩 武夷山 宁利中 杨月琴 罗帆 高绪仁 刘全慧 李天成 姚强 刘锋 杨建军 马磊 徐大彬 陈冬生 曾云 喻海良 马陶武 肇极 梁建华 马瑞 钱磊 张启峰 徐绍辉 李双双 刘瑞亭 高虹 高孟绪 汪晓军 韩枫 赵斌 赵美娣 韦玉程 王志杰 王善勇 刘冰 滕立 biofans yunmu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