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退休生活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学校一位退休干部微信和我聊天。此前,我有时将科学网上每周一篇的相关博文发布前转给他看,给他散散心,并请他多提宝贵意见。我告诉他,退休以来无论是做一点专业相关事情还是“科教鸡汤”方面的活动颇有点“功利”色彩。因为,这些事情不像在职那样需要应对每年的绩效考核,现在主要满足退休生活的充实和快乐,因而可以随性而为,如果你认为这些事情有一点正能量社会效应那也只是副产品。然而,他却“表扬”我说:“其实,你的格局是很大的,你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几十年努力奋斗,从不懈怠,这就是大格局,有这样大格局的人并不多。”他的表扬实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接着他又说:“我有个教授朋友,退休以后,天天看电视,还自鸣得意地说不看到电视台的再见两个字,就不睡觉。”我想,也许这位教授在职时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电视,尤其是那些精彩节目,现在退休了敞开放松无可厚非,可以理解。
退休生活是一个重要和有意义的话题,因为,一个人无论在职时多么风光都会有一天面临退休生活时刻的到来。我揣测科学网上的博主可能就有部分属于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员。我是退休一年后开通科学网,至今共发布457篇博文,其中有两篇与退休生活相关《退休感言,2012年3月19日科学网》和《老有所为,做一个阳光快乐的老年人—在湖北省老有所为先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2020年10月18日科学网》。两篇文章主要谈了一点自己退休生活的状况及对退休生活的理解。其中《在湖北省老有所为先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还得到华人科学家何毓琦先生(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的评论:Totally agree. My congratulation。在《退休感言》文章中介绍了我们学院退休教授黄南辉先生和我说的关于领导干部与普通职工退休的“硬着陆”与“软着陆”观点。
其实,我认为,退休生活方式与状态主要取决人的秉性、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物质条件及在职工作性质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有多少个退休人员,就有多少种退休生活方式”。然而,究竟如何健康快乐地享受退休生活,我想无人能够给出一个“通用退休生活方案”。我观察周围的退休人员,他们中既有原先学校领导,更多的是学校教职员工,当然还有老同学和亲属中的退休人员。退休领导和我们普通教职工退休人员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同的退休生活方式。由于领导干部在职时积累的领导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为他们退休后,在身体允许条件下“发挥余热”提供了条件。例如我所知道的有的退休领导在相关机构兼职,依然忙的不亦乐乎。有的教授由于专业学术水平和业内影响力被政府和相关机构聘为领导,以不同方式继续工作。
我认为退休人员的生活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属于典型中国特色的“孝子贤孙”类型。他(她)们退休后全力帮助子女带孙辈,大部分精力需要花在孙辈身上。他们的退休生活乐趣可以从陪伴孙辈成长过程中获得,真可谓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我们还好,儿子儿媳体谅我们年事已高不用我们照看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女,只是每周的周末送孙女过来和我们“娱乐”一次,让我们享受一点“隔辈亲”的天伦之乐。第二类属于继续“革命”类。这类退休人员属于事业心较强,难以做到退休时与原来的工作“一刀两断”,所以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与在职时一样继续从事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相关工作。我的一位同事属于这类典型,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是我们专业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学科研都很出色。退休10多年里他依然坚持每天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因为,他从事的应用研究在业内小有名气,科研项目不断,干的不亦说乎。其实我在退休后开始的若干年内也一直继续在职时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于退休后的第三年还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没有年龄门槛,可以自由申请《国家基金助我老有所为,2013年8月26日科学网》。这期间我还应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岗位教授,为学生主讲“地球物理学课程”以及承担四个青年教师的教学督导工作《在中山大学发挥余热,2016年11月21日科学网》。第三类属于休闲型。我们那位退休干部提到的那个每天晚上看电视要看到“再见”的教授可能属于这一类。然而我想这类退休人员更多的也许属于有一点相关爱好,例如喜欢舞文弄墨、唱歌跳舞、运动量小点的台球、乒乓球、欣赏大自然美景与人文古迹以及国内外旅游等诸多休闲方式。
谈到退休生活,难免就要涉及健康长寿话题。我自己的体会是一个人的寿命似乎上天注定,上帝在天堂为凡间的每个人都确立了“报到时间”,我们只有通过健身和健脑保持有质量的生命。例如我目前出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校史研究员”两个“虚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与脑力状况力所能及参与相关活动。为了履行两个职位的职责,我撰写了多篇与“关心下一代”及“学校校史”方面文章,还应邀给校内外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做“科教鸡汤”报告。这些都属于“健脑”范畴。因为在撰写文章和准备“鸡汤报告”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识(否则年轻人会说我与他们代沟太深),深入思考相关问题,这样对“健脑”非常有帮助。这些活动没有任何刚性要求,非常适合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同时每天上下午在户外走路属于健身,确保身体肌肉与骨骼处于正常的衰老状态。我常想,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我该如何以健康状态安享晚年生活?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老年人不爱动,身体的肌肉和骨骼将会加速退化,不爱动脑思考痴呆将会提前来到。我相信一些老年朋友在科学网上辛勤耕耘10多年,发布的博文成千上万,就属于良好的社会效应与个人身心健康的双赢,值得我们学习。
2023年2月14日策划,2023年3月6日发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