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巍瀚,202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
致 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走来,个中心酸,唯有自知。纵有千言万语,却无开头语,提笔此后记之时,意识到我的学生时代即将就此结束,失去了“同学”这一称呼甚至有一丝难过。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我们都是看到自己痛苦的过程和别人貌似轻而易举的结果。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我要在常人背后付出更多才显得“普通”,即使锐气和冲力一次次的被现实磨平,但我还是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小城少年成长成了一个自信的博士。贫寒就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回首这一路,谈不上万般不舍,但仍心怀感激。
忆起学生时代,未曾想过会在求学之路走到今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路越走越清晰,心越来越谨慎。博士在好多人看起来是奇怪的人,同龄人或许都已经成家立业,而博士还在做一个“单纯的”博士,总会有许多的诸如“只会读书”、“天之骄子”之类的既定偏见与标签。我不能否认读博是需要成本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的压力,它好像一条长满荆棘的沟壑,难以跨越且无法消失。大器晚成也好,登不到山顶也罢,我没有成为很优秀的人,但好在我也没有困在原地。我清晰的明白,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世界的一切不完美要坦然面对。一路走来,很是辛苦,人前的冷眼嘲笑少不了,有过怀疑也有过动摇。考上大学就好了,上班就好了,什么时候才是真的好了?我不想说着过来人的风凉话要回到过去,但我着实地,怀念曾一路相伴的人,感激那段岁月,感恩一路帮助我的师友与家人,让我成为一条冲出命运围捕的漏网之鱼,得以在这一篇严肃的博士毕业论文自由度最高的章节写下我这篇颇具个人风采的后记。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立教授,在我研究生六年里,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的关心。老师的谦逊平和、自律睿智,深深诠释着君子如玉的美德。在科研上给予了我自由的空间,正是这种信任与兼容的态度,让我有机会接触新的知识,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直钻研。在我科研进展遇阻时给予引导,在我生活困难时给予我帮助。恩师之情无以回报,唯有在未来更努力的工作,带着恩师的期望来回报知遇之恩。在此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韩月彭研究员和廖燎老师,合作的六年中,从韩老师与廖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诸多科研本领与为人之道,他们广阔的科研视角与严谨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很庆幸与廖老师成为了朋友与同事,感谢廖老师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我的关心与帮助,与廖老师共同前进的日子里是充实且快乐的。
作为课题组的第一批学生,这六年中见证了课题组的成长与庞大。人来人往中,希望我们能相“遇”于江湖而非相“忘”于江湖。感谢一路走来朝夕相伴的学友们:沈威、闻梓、张平、李凯、孙伟城、许晋升、张俊瑛、王子林、叶崇杭、曾勇斌、江毅炜,希望你们能够学业有成,未来灿烂;以及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和正在海外深造的学友们:陈刚、聂小庆、万靖、余文君、沈胤、刘天、钟权、黎曾鹏,希望你们工作顺利,在繁忙的工作中多一些快乐与幸福。课题组的轻松氛围离不开诸位的善良,茫茫人海之中能结识你们是我的荣幸。特别感谢学友张平老师,张老师亦师亦友,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以及孙伟城师弟、李凯师弟和许晋升师弟,都曾不厌其烦的在深夜解答我的困惑,感谢你们的帮助。
感谢我的母亲,独自辛勤养育我二十余年,曾经生活中的压力与苦楚历历在目。感谢我家人对我的养育与支持。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对于我们生活的支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是她在我求学这些年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读博是一场修行,而修行不仅是对于攻读者个人,更是对个人背后整个家庭的修行。我在修行的同时,我的妻子也在跟随我修行,种种压力她都一路顶住并与我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我能一路走来,离不开妻子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励,离不开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意,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都是甜蜜与幸福,与你白头偕老。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些特殊的朋友与师长们:挚友赵力铮、冯庆宇和刘畅,烟台大学陈磊老师,育才中学仇会永老师,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徐延镇师弟,以及科研乌托邦快乐小群里的各位同学们。虽然人数众多在此不便逐一提及,但你们都为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阳光与色彩,指引过我前进的方向。在此惟愿诸位一生平安健康。
行文至此,想最后感谢一下那个从来没有放弃过的自己,感谢曾经无数次挑灯夜战的自己,感谢那个没有被无数次失败击垮的自己,感谢那个一次次敢于冲出命运枷锁的自己。这么多个自己拼凑成了我,纵然无数次陷入迷茫与不安,纵然面前是恐惧的未知而背后是万丈深渊。希望未来的我依然能够坚定且勇敢,奔走在自己广阔的生命中!
张巍瀚
2023年5月•湖北•武汉•狮子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