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NEJM & Lancet—寨卡病毒可以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已有 2590 次阅读 2016-12-1 12:53 |个人分类: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Zika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该病毒可能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2015年,巴西有2700名婴儿怀疑患上小头症,其中29人死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而2014年巴西只有147宗小头症个案。2016年1月,寨卡病毒正在巴西引发疫情,该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2月,WHO将寨卡病毒列为国际紧急卫生事故;2月15日,俄境内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5月15日,北京首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至6月29日休斯敦已经确诊11人感染寨卡病毒;7月13日,韩国确诊第8例寨卡感染病例;截至9月6日,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275例,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感染此病。          


首先来看一下NEJM的文章

1. 首先研究人员分析了ZIka和GBS的时间相关性,发现了在Zika流行的时候,GBS的发病率也上升。

blob.png

2. 于是他们招募了68例GBS患者,然后使用RT-PCR分析体液中Zika病毒的RNA,下表是这些患者的一般临床数据和RT-PCR阳性率。

blob.png

3. 以下是这些GB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发现,78%是AIDP。

blob.png

4. 接下来的表格显示的就是其中42个GBS患者的Zika RNA、IgG、IgM的阳性率以及Zika virus和GBS发生的时间前后关系。

blob.png

5. 下表是补充的42例GBS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

blob.png



第二篇是Lancet的发现

1. 类似于NEJM的,第一个图是时间相关性。

blob.png

2. 接下来是42例GBS患者的临床数据。

blob.png

3. 接下来是四格表的数据,显示高达98%的GBS患者体液存在Zika virus的IgG和IgM。

blob.png

4. 接下来研究人员发现存在Zika virus IgM和IgG阳性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

blob.png

5. 但是登革热病毒IgG和Zika的IgG、IgM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在无GBS患者中,登革热病毒IgG也存在很高的阳性率。

blob.png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18018.html

上一篇:2016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下一篇:2016急性胰腺炎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收藏 IP: 116.233.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