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缅怀祁国宁教授

已有 5925 次阅读 2014-10-13 17:33 |个人分类:制造服务技术|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在浙江大学深受工业工程组四位教授的潘晓弘教授、唐任仲教授、顾新建教授、祁国宁教授的指导已经七年多,从博士到博士后期间无时不被他们的学术精神而激励。前几天惊闻祁老师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祁老师是中国工业工程和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大师,我也是在其引导下开始研究制造服务的,立足中国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从制造业本身增强服务创新。祁老师的启蒙使我终生受益,只有尽力科研,缅怀祁国宁教授!

 

无法用语言表达哀痛之情,转载黄培博士的博文可见惊鸿一瞥。

 

http://www.e-works.net.cn/report/qiguoning/qiguoning.html

 

深切缅怀祁国宁教授:中国PLM领域永远的丰碑
本文标签: 祁国宁 PLM  
   今天上午,传来祁国宁教授昨天不幸去世的噩耗,不禁令我潸然泪下。祁国宁教授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实践,是中国PLM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奠基者和引路人,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祁老师为人谦和、宽厚豁达、淡泊名利、治学严谨,是我们这一代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者终身的榜样和楷模。


   祁国宁教授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e-works的成长,是e-works《数字化企业》期刊的顾问。从2004年起,每年e-works举办PLM研修班都是邀请祁老师主讲;从2005年e-works创办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开始,也连续多年邀请祁老师做关于PLM技术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祁老师的讲座系统而生动,理论结合实际,给很多企业的研发和信息化负责人以启迪。祁老师特别注重持续跟踪全球工业界技术创新和PLM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潜心研究产品平台、研发体系、模块化设计和大批量定制等技术,在e-works的培训班和论坛上进行系统的授课,指导制造企业和PLM厂商建立能够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可扩展的PLM数据架构。祁老师还对制造服务、大修维护管理、两化融合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战略研究,为国家出台相关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基础。2007年和2009年,祁国宁教授两次邀请德国著名PLM专家萧塔纳先生到e-works组织的PLM高级研修班讲学。在三天的培训中,祁老师不仅亲自进行翻译和讲解,还亲自安排打印全彩色的讲义。他与萧塔纳先生不断完善《PLM成功实施指南》,帮助企业确立了成功应用PLM的路线图,使很多企业茅塞顿开。祁老师主持了国产PLM的项目,最终参与项目的国产软件都通过了他组织的PLM数据架构测试,达到了国际同类软件的先进水平。当时,祁老师曾告诉我,他感到非常自豪。

 

祁国宁教授在e-works举行的第一至第五届PLM研修班上主讲

 

2006年,祁国宁教授应e-works邀请与Autodesk公司CEO Karl Bass先生纵论产品创新
   

2007年,祁国宁教授与萧塔纳先生在上海为e-works PLM研修班学员授课

 

祁国宁教授为2010年的研修班准备的讲义


   2006年,祁国宁教授曾邀请我到浙江大学出席大批量定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主持分会场的讨论。同年,Autodesk公司CEO Karl Bass先生访华,e-works组织了一次高层研讨会,祁国宁老师欣然应邀,与Karl纵论产品创新之道。2009年4月,我和祁国宁教授、他的学生纪杨建教授一起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考察,拜访萧塔纳教授,参观汉诺威工业展,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记得在德国的高铁列车上,祁老师给我们讲述他早年在日本和德国的学习、科研经历和趣事,在慕尼黑的酒吧请我们畅饮啤酒,讲日本幕府时代德川家康的故事。近几年来,祁老师和我多次在西湖畔的咖啡厅里畅谈PLM技术的发展,交换意见。我还记得,有一次与祁老师在西湖边漫步,他说起SAP公司创始人与他的长期交往与合作,谈到德国的工程师文化。还有一次祁老师到武汉来出差,送他去机场之前,我陪他去古德寺游览。


   2010年初,祁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工信部董宝青司长对e-works网站的资料很感兴趣,引荐我给董司长汇报。后来,e-works得到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迅速发展。祁老师就是这样,不断提携年轻人。祁老师渊博的学识,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早有公论。他有着不同于一般教授的经历,当过工人,还长期担任杭州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实践经验之后,才到浙大当教授。我曾经给祁老师说,他早就够格当院士了,他总是一笑置之。后来,祁老师还长期担任杭汽的董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祁老师对工业汽轮机、对模块化设计、对PLM的理解之深,真是难以超越。祁老师常说,有一天他干不动了,会把他做的几千页PPT共享出来,对业界发展会有所贡献。在我的电脑中,至今还存着祁老师给我的很多宝贵资料。

 

2009年4月,陪同祁国宁教授访问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


   2010年5月,本来已经确定好e-works在杭州组织新一期的PLM研修班,请祁老师继续分享PLM前沿技术。然而,有一天我却突然收到祁老师的电话,告诉我他检查出了肝癌。记得当时我正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感觉是犹如五雷轰顶,坐在地上痛哭一场。

 


   从那时起,祁老师在继续研究PLM技术的同时,开始了与病魔的抗争。2011年5月,已初步康复的祁老师,应邀出席了用友公司在无锡举行的一次研发信息化会议,我们再次重逢。当时祁老师告诉我,经过院士主刀,癌细胞组织切除的效果很好。2012年5月,e-works在杭州举行制造业云计算会议,会后我约祁老师交流,没想到他竟然是骑自行车来的。他告诉我,距离不远,杭州可以免费租车,很方便。去年年底,我到杭州开会,在祁老师家附近的咖啡厅交流了很久。我向祁老师汇报了国内外PLM业界的最新动态,把我手上最新的PLM资料拷给了祁老师,还给祁老师看儿子的照片。那时,他很开心。最近,我看到今年9月底在西安举行的CIMS年会日程表上有祁老师的讲座,就给他打电话,心想祁老师看来身体不错。电话中,他说他争取能够与大家聚聚。没想到,这次通话竟然是永诀,竟然是后会无期。


   非常后悔,没有能够多去看望祁老师一次,多聆听一次祁老师的教诲。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让这样一个旷世英才英年早逝。他还有那么多知识,那么多经验,没有来得及向年青一代传承。


   不过,我也坚信,祁老师的精神不死!他是一个永远的丰碑,鼓舞着我们前行的步伐;他是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们探索的方向。


   10月14日上午,我还能见到祁老师。我的心中,永远会记住他的音容笑貌。庆幸的是,e-works永久保存了一些祁老师珍贵的培训视频。我们会认真整理,分享给每一个希望追求自主创新梦想的人!


   谨以此文,祭奠我和e-works全体员工、e-works68万会员的良师益友,尊敬的祁国宁教授!
本文来自:E-Works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blog.e-works.net.cn/6399/articles/1272075.html

 

 

 

  • 1993年-2000年任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 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 1999年《杭州汽轮机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获浙江省科技进步1等奖(排名第1);

  • 199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重要贡献先进个人”;

  • 2001年-2006年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 2004年《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及其在国产重要装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排名第2 );

  • 2005年《计算机产品信息配置集成工程研究及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1等奖(排名第2 )。

转载自浙大论坛: 祁国宁教授同志1949年9月20日出生于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家庭,因为过去的所谓成分问题,一生坎坷,15岁的他被迫中断学业,进入当时的杭州汽轮机厂技校学做工人。但祁国宁从没有放弃,通过自学,脱颖而出,历任工人、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和教授。曾是杭州市的自学成才标兵,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并成为国家863专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担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多个分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主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副主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祁老师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助人为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想到的总是别人,从上到下,无不为祁老师的高尚人格所折服,深得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好评,是我们学习的道德楷模,是同事们的好朋友。 进入浙大15年来,祁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倾注了全身心血,毫无保留的将渊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他以高尚的师德、谦和的态度去感化学生,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公正无私的爱照耀滋润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是学生们永远的好老师。 祁老师知识渊博,才华超群,他精通三门外语,在他的学术领域成为国内权威专家;同时,他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战略出谋划策20余年,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得同行的好评。 “呕心沥血育桃李,大爱无言济苍生”,祁老师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53-835379.html

上一篇:光明日报刊发评论80后作家比较中肯
下一篇:2013浙大科技论文全国第一
收藏 IP: 86.158.236.*| 热度|

1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