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qunj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qunjm

博文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已有 3643 次阅读 2013-12-26 18:26 |个人分类:气候异常分析|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13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2013 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分析研究 (1)

 

                             

                     

                                  前言

今年盛夏 (7-8 ) 我国出现近35年来未有的北涝南旱,灾情严重,在分析今年夏季季度预报失误原因时,也对我国中南部的持续异常高温站点进行了分析,从报载也可知持续异常高温遍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7亿人深受影响,但情况最突出者 (日最高气温超过

40 C ) 当属上海,杭州和淅江省一些台站: 现对此种持续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作一些分析.

 

  1. 前期成因

从季度气候预报的出发点看,至今尚未找到显著成因: 根据1-3 1-4 逐月各气象要素场(北半球500hPa环流,北太平洋海面水温场(SST) 和我国大陆160站逐月气温- 降水量场)的近20年隔季遥联高相关因子组成的预报方程,未能算出今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区会出现显著异常的高温趋势.丁一汇在今年9月的中国气象报上刊文分析今夏南方异常高温出现的成因,指出有二个因子:1) 赤道东太平洋冷水—La-Nina事件的发展, 2) 北极涛动(AO)正指数环流的发展. 可是今年3月南方涛动 (SO)指数才转为正值,AO指数是4月才出现正值: 若仅依据3-4SO指数为正,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及4AO指数为正,则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好相似年,又怎能保证上述二因子的新趋势会一直保持到7-8月呢? 何况3-4SO指数正值的1999,7-8月长江中下游区出现了异常多雨偏凉的特征.

 

  1. 盛夏成因

  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形成从天气学的观点看,最直接的原因即为受到西太平洋副高的严密控制,稳定的下沉气流形成大范围碧空如洗,盛夏强太阳辐射无阻地倾泻下来,地面风又很弱,地面及建筑物接受辐射热量的积累导致高温的频现. 2013 7-8月西太平洋副高即异常持续偏北西伸,严密控制长江中下游-江南北部地区: 统计了近636-8 月逐候500hPa平均高度图上西太平详副高588线西脊点伸至120 E以西,脊线在25-32 N 的候数,发现达到6候以上的年份按候数多少依次为1953(9),1961 (8),2013(8),1966(7),1976(7),1978(7),1964(6),

1967(6), 8年即为1951年以来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最显著的高温重伏旱年,可见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时间之长在近63年中也算少有,仅次于1953,1961年同属第二位,然而问题是为何今年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异常高温的程度和出现率均显著超过1953 1961年呢?

  作者分析了作为同一个区域气候带的长江中下游4 (上海,杭州,南京,武汉) 盛夏 (7-8)平均气温近62 (1951- 2012)各自的演变趋势,4站盛夏平均气温的11,1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出上世紀50-60年代盛夏气温略偏高,70-90年代4站气温皆出现偏低趋势,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急剧升高,而该地区盛夏气温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偏低和我国1979年开始因经济大发展,用煤量剧增引起的大气污染- 上空硫酸气溶胶反射阳光的阳伞效应有关 (徐群,1997,2001). 进入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并未明显升高, 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候数也未见持续偏多,而长江中下游4站平均盛夏气温却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这说明其中一些城市的热岛增温效应在急剧增长,己明显超越上空硫酸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从表1 可见夲世纪以来南京,武汉和上海,杭州的盛夏气温急剧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70年代及以前流传的长江流城夏季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和南京,从表1可见如今已有相当变化,而从2013年我国省会以上城市的7-8月平均气温值按高低的排行榜来看,

   1 长江中下游47-8月平均气温在三时段的变化趋势 (单位:C/10a).

 

            时段台站     上海      杭州       南京       武汉

       1951-2012     0.198    0.131       0.029      0.066

       1951-1999    -0.025    -0.108      -0.106      -0.061  

       2001-2012    0.832     0.990       0.126      -0.605

 

依次是1) 杭州(31.8 C), 2) 上海(31.5 C), 3 ) 南昌(31.2 C), 4) 重庆(31.0 C), 5) 宁波(30.9 C),

6) 长沙(30.8 C), 7) 南京 (30.7 C),8) 武汉 (30.6 C). 可见在全国盛夏高温排行榜中,沿海的杭州和上海二城异军突起,成为2013年盛夏最热的新火炉城市,而相对居于内陆的南京,武汉两市则己退居排行榜的第7-8,其盛夏平均气温分别比榜首的杭州偏低1.1-1.2 C! 此种差别不仅出现于今年,从上表的末行也己清楚显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的城建布局和方向问题.对此作者将在下文探讨.

 

  1. 结语

    初步分析表明,2013年盛夏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之所以出现超越19531961等年的情况,就在于如今正处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热岛效应急剧增长的阶段,这样盛夏西太平洋副高的持久控制再叠加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就自然会形成一些城市频现的破记录高温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3032-753136.html

上一篇:七月我国东部夏季风雨带的走势
下一篇:城市起常不当扩建出恶果,盛夏热浪里添把火
收藏 IP: 58.34.2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