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上要不要禁止智能手机?
杨建辉/衢州学院
上个世纪末,人类历史上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智能手机”诞生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智能手机以非常快的速度扩散到全球。如今,在中国,包括老人、孩子在内,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几乎拥有了普通电脑所具备的大部分功能。结合传感器的巧妙使用,其一些功能甚至超过电脑。因此,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方便,移动支付、照相、定位等。可以说“智能手机”极大程度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让很多孩子无法自拔。大量的学生开始一天十几个小时低头玩手机。吃饭、走路、上厕所几乎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已经被人们“开发”用来玩手机了。当然,这个现象也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各媒体、网络上也出现一些抵制手机的声音。
低头疯狂玩手机的行为在学校里也非常严重。当然,小学与中学的领导们采取了措施,不得让孩子带手机到学校。因此,该现象得到了控制。但是,回到家,这些中小学生们照样玩手机。大学里,学校不方便出台相应的政策。因此,大学校园内,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很明显。当然,有些学校出台了上课时手机入袋的政策。本人所在的学校也倡导学生自愿手机入袋。据学生、老师反应,该方法使得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少了很多。
但是,这种拒绝手机的行为真的好吗?在这些政策与行为面前,似乎智能手机的发明导致了社会的退步。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认为手机入袋行为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类似于因咽废食。智能手机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人们的“法器”。因为“智能手机”,人们掌握了各种西游记中所提到的法术:千里眼、顺风耳、百事通等。有什么不知道的问题,点击一下手机,可以获得一系列知识。普通人有了这法器,随手一挥,一份美味佳肴就到面前了。
那么,学生带着手机,上课玩手机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智能手机”。课堂上没有手机,学生就会好好上课吗?我相信答案不是肯定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本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个课!他不是这个课的主人翁”,是课堂放弃了学生。孩子回家玩手机也一样,不是手机好玩,而是生活放弃了他。
说到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我教的是大学物理。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非常枯燥困难的。尤其是近年高考改革,很多高中生不用选修物理了,导致更多的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下,我对课堂进行了适当的改革,遵照教育部提出的课堂要由教师为主型变成学生主导原则。我在课堂上,大量的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查找资料。
例如:“什么是力矩?它有什么物理意义?”问题抛出。刚开始学生有些懵,习惯性的等着老师的答案。这时,我会继续问“你知道吗?”“不知道!”“怎么办?”“查呀!”于是学生会拿出手机查找相应的资料。当然有些物理意义需要老师引导。这里,我的一个教学理念是“学生面对不会的知识,需要学会自己主动去查资料,而不是愣着等老师给答案!”这样子,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为主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能说所有的学生不会玩手机。我的课堂上还是发现了一两个学生玩手机的案例。但是,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比手机入袋的教学效果好多了。智能手机也因此成为了我课堂的必备“法器”。没带手机上课的学生反而会受到我提醒。
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我听过一位老师上物理课。由于美国高中可以不用学物理,所以有些学生的物理基础基本是零。但是,该老师通过不断的抛出问题,以学生为主的模式上课。学生课堂参与度几乎达到100%。一堂课下来,那些没有物理基础的学生也学的很好,更没有人玩手机。
根据以上教学经验,我们可以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本原因是“他不喜欢这个课!他不是这个课的主人翁”,是课堂放弃了学生。孩子回家玩手机也一样,不是手机好玩,而是生活放弃了他。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的“念课件”,自娱自乐。学生又怎会认真听呢?生活中,孩子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理想,而整天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又怎会好好“听话”,好好按家长/老师要求“学习”,而不玩手机呢?
这些也是目前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一个明显差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