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一收到2015年国际智能交通会议(IEEEITSC)主席J. Sanchez-Medina老师的邮件,邀请参加本届大会评委会。去年这个会议的主席也曾发来类似邀请,但因为今年参加组织两个巴西国内会议等原因,婉言推辞了。但这次再推有点不好意思,就爽快接受吧,反正是为大会服务,组织评审论文。
智能交通研究领域集多学科、多技术大成,涉及交通、电子、机械、土木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IEEE ITSC 是该领域的顶级会议。在巴西学术界计算机专业的文献分区是位于中上等的三区(Qualis B1)。IEEE智能交通协会负责具体组织,现任协会主席是普度大学的Yaobin Chen老师。会议的支撑期刊是IEEE Trans. ITS,2012/14年影响因子为2. 47。该刊是交通领域30余SCI期刊中的佼佼者,主编是科学网博主王飞跃老师。
与IEEE ITSC结缘始于2002年,该年度的会议才是第5届,在新加坡举行。当时智能交通起步不久,欧美各国对此议题十分重视。本人正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进修,从事智能交通研究。老板A. MacIver 博士与当地市政府有合作项目,我们合作发文一篇,由他代表大家到新加坡出席会议。
2003年度的ITSC是在上海举行,王飞跃老师担任会议主席。我们团队再次发表文章,介绍如何使用GPS为公交车即时定位,本博参加了这次会议。由于该主题当时较新颖,文中列出不同地域下车辆安装GPS具体定位的计算算法,属于创新性文献,在智能交通发展长河里,溅出点浪花来。其主要标志之一是,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主办的《ITS通讯》季刊主动将此文翻译为中文,刊登在当年第一期上,参见截图1, 在此向所有对发表此稿有贡献者表示感谢。
图一 清华大学《ITS通讯》翻译和发表了团队在2003 IEEE ITSC的文章
另一个标志是在原文发表十余年后,本学期Google Scholar还两次发来同行引用通知。到目前已有15个他引,包括J of TRB 和2014 IEEE ITSC 等来自国内、北欧、南韩、美国和俄国等的涉及到移动电话、车辆、飞行器等领域的科技文献。据SCIMAGOJR统计,2013年该会议的论文平均引用数为0.65。在工程技术专业,普通学术论文能有10个他引,算得上是好文章了。
好像是从2009年起,本博开始参加ITSC的Program Committee。特别是2010年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澳洲的Yibing Wang老师, 会议在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举办。ITSC的审稿程序和其它会议不一样,评委是名副其实的Associate Editor。因为需要组织近10位专家全面负责一个Section的文章审阅,每篇文章要有三位审稿人给出评语。记得Yibing Wang老师非常热情和认真,耐心帮助新编委使用ITSS文章评审管理系统。这次会议上,我们团队也发表有文章,是一位博士生到会介绍的。
2011年的评委会主席好像来自南韩,具体名字忘记了。分配下来需要评审的文章中,有一篇出了点问题,作者可能是为了赶时间或是粗心吧,上传文档时把会议征文的PDF发上去了。这可真的没法审,本人曾三次发邮件给评委主席,希望能通知作者再次上传论文,但主席都没回复。不过大会一般需要审稿500篇左右,他们的确很忙。当时我也太实在了,评语上直接写明拒稿原因,后果读者都会想得到的。还有,我们评稿团队也有错,有两篇文章的评语没按时交上,会议系统自动关闭,没办法上传审稿意见。这些个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是当时本人离开ITSC的一个原因吧。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国内某校的SS老师是IEEE Trans. ITS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 他邀请我们为期刊看一篇稿子。该文是欧洲某大学的一个团队投的,使用神经网络等技术解决市区噪音预测和预防设计等问题。第一轮的评审后,作者上传的修改报告上需要回答5位审稿人的意见,都挺尖锐的,作者的回答真是“字字血 句句泪”啊!执行编辑根据大家意见,再给作者一次改稿机会。又过几个月后,第二轮的评审结果下来了,4对1,也就是说仅有一票反对,其他评委都同意发表。然而,就是这张致命的反对票,让该文作者收到期刊主编的最终裁决。看到这个拒稿邮件,本博的鼻子都酸酸的,为这个团队一年多的辛勤劳动感到惋惜,特别是欧洲人写英文稿,先天性不足,他们的第三稿文章质量的确改进不少。
这次“凄惨”的审稿经历,让本博得到深刻体会和很多教益。每次团队投稿遇到尖刻的评语时,我都用此例子劝说学生们,让大家明白编辑和评委让改稿子是福气,不给机会是火候没到,都要虚心接受,坦然待之。
2015年度的ITSC已是第18届国际智能交通年会了,将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举办,这不写完本篇博文之后,就开始忙着给团队发邮件介绍会议网站和截稿日期,动员大家及早准备文章。评别人稿子,被别人审着,这就是科技人沸腾生活的由来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