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情商网熵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gang 数字之美,美于形式,更在内涵。

博文

疑文盲选院开庭测验 难出题庭长兼职考官

已有 3264 次阅读 2012-2-2 04:51 |个人分类:巴西人文|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议员, 巴西大选, 扫盲考试, 选举法庭

2010年巴西大选,著名影视滑稽演员弗朗西斯科.西里瓦(艺名提里里哥)高票当选国会众议员。此政治新秀的文盲嫌疑和笑星身份惹得国家公共事务监察部和利益相关的参选党派到圣保罗地方选举法院起诉,要求法官判决选举无效。考虑到近150万选民的意愿、两项犯罪指控和辩方的相应申诉,巴西司法体系面临着一次法制与民意的考验,广大民众也对此表示深度关注。

本文上部《选议员笑星不认字 遇奇案法庭传面试》,已发表在科学网李伟钢的博客。作为系列博文的中部,旨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巴西2010年大选此项轶事,以飨读者。

 

考不考、谁来考、如何考

基于巴西宪法和选举法有关参选人士应具备语言沟通的基本能力,不应该是文盲。对巴西政坛和司法体系来说,没任何文聘学历的候选人当选上联邦议员并被告到选举法院,这也是破天荒地头一遭。

虽然1932年颁布的巴西选举法中提到由选举法院确认候选人的文化程度。但以下几点并没明确规定:是否通过同等学力考试, 即考不考?是否请专业人士如大中小学老师等专家来主持考试,即谁来考?是否公开面向选民考试以及具体面试方式,即如何考?这些问题统统没有先例,有关方面一时还真被难住了。好在法官还是法官,总是有办法想些点子的。

 

1)  考不考

! 圣保罗地方选举法院受理控方提出的弗朗西斯科.西里瓦先生有隐瞒是文盲参选的嫌疑,拟择日开设特别法庭,通过面试来判断当选议员是否文盲。至于伪造候选人登记签名嫌疑的控告,因需证据采集,暂不受理。

 

2)  谁来考

法官!圣保罗地方选举法院将指定法官开庭,既出考题又改考卷。尽管考生滑稽演艺水平蛮高,但法官还是能忽悠得过去。选举法院决定了参加当选议员扫盲考试特别法庭出庭人员,具体组成见图三示意。需要指出的是,此法庭不对外公开,主要考虑到被告或考生的当选议员身份,避免节外生枝和不必要的尴尬。所以,特别法庭主要出庭人员有:

出庭人员之一:法官兼主考官

出庭人员之二:检查官兼从考官

出庭人员之三:当选议员兼考生

出庭人员之四:当选议员法律助手兼书童

 

图三 扫盲考试特别法庭出庭人员示意


3)如何考

口试和笔试!圣保罗地方选举法院理解,此案的社会影响和案例本身同等重要,采用公正有效的鉴别方法,是审理此案的关键所在。所以采用口试和笔试的简单方式将对社会公众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图四示意扫盲考试特别法庭的口试程序, 即阅读葡文。法官指定几段葡文书面材料,当选议员收到这些文件后,需要当堂高声朗读。然后由法官即时评价是否合乎识字的基本条件。大家基本上认同法官的建议,从当天圣保罗发行的报纸上找几段文章,让当选议员读一读。能读即过,若不能读报纸,这议员还能当吗?

 

 

图四 扫盲考试特别法庭口试过程示意

 

图五示意扫盲考试特别法庭的笔试程序, 即葡文笔试。法官挑选一段文字,读给当选议员,便其纪录。此项测试目的不在于验证拼写是否正确和写字好坏,而在于考试被告是否具备书写沟通能力。大家也认同法官的建议,从宪法或选举法里随机找出一段文字,让当选议员写一写。能记录宪法即过,如果难以书面沟通,还能管理国家大事吗?

 

 

图五 扫盲考试特别法庭笔试程序示意

 

圣保罗地方选举法院的上述计划即:希通过考试来判决当选议员是否文盲,进而决定其是否有资格成为联邦议员,基本上被控告方接受,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不过,事情还远非如此简单,问题在于被告提里里哥,即弗朗西斯科.西里瓦先生,是当选议员,拥有近150万选民。此案不是一简单刑事造假和选举舞弊案例。 按巴西有关法律,被告有提供推迟开庭的若干理由,并非必须到庭。进入12月,国会将开始登记当选议员程序,到2011年元旦,当选议员将正式就职。由于国会议员的司法豁免权,此案就没办法走普通司法程序了。

 

欲知提里里哥是否按时到庭考试、考试结果是否合格以及西里瓦先生能否如愿进入国会,且看本系列下部详情,敬请网友稍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533495.html

上一篇:选议员笑星不认字 遇奇案法庭传面试
下一篇:四海同春@巴西利亚
收藏 IP: 187.6.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