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空气质量门"的四个问与答
清华大学 林章凛教授
摘要:(1)PM 2.5 标准是否更先进?(2)美国大使馆数据和健康警示的依据是什么?(3)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是否更科学更准确?(4)为何不能“随意公布”我们的PM 2.5数据?环保没有国别。从专业出发,从北京做起,从现在做起。
近期关于北京的空气质量,引起了很大的一场风波。特别是我们的官方数据,与朝阳区美国驻华大使馆自行监测的数据相去甚远,比如美国大使馆认为“危险”(hazardous)”水平时,我国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指数只显示“轻微污染”。这俨然是另一场“信不信由你”门。
这场争执中,一场大雾(霾)导致北京机场航班大乱,笔者恰好在外地出差,受困差点没能及时赶回学校上课。因而花了些功夫,研究了些这其中的争执,此处分享若干(具体信息或信息来源,请见相应标注)。
(1)PM 2.5 标准是否更先进?:PM 2.5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基于大量健康研究得出。因为不到头发丝1/20粗细的PM2.5极易侵入人体,导致心脏与肺部严重疾病。或者说PM2.5标准应该比PM 10标准(即目前的北京市标准)更先进,已经被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我们的邻居印度等国采用。
(2)美国大使馆数据和健康警示的依据是什么?:笔者查阅了美国环保署(EPA)网站,发现美国大使馆监测点PM2.5数据是按EPA格式和标准公布的,包括未经换算的PM2.5原始浓度、换算出来的空气质量指数、相应指数下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健康警示。有人说美国大使馆连他们自己的EPA标准都没有遵循,或者指责“他们(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方式更像是炒作”,我不知依据何在。
事实上,我国已有专家建议应该建立起类似的PM 2.5 健康警示指导制度,比如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取消室外体育课等露天活动,不让孩子在大雾(霾)天气里跑步。
(3)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是否更科学更准确?:且抛开PM2.5/PM10之争不说。市环保局称:“(环保局建立的监测系统)通过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质控样品考核和国家计量认证的评审和检查…”;断言说:“(环保局)拿出的数据是科学、准确的”。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评审和检查就一定科学准确?应该承认,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环保和健康领域,我国的科技水平、分析仪器水平、污染物监管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这方面我们有着很深的教训。大家还记得,当年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检测结果却是符合当时国标的。最近强生在中国销售的婴儿洗发水被爆含致癌物,却依然按旧配方生产,因为符合我们相应国标。幸运的是,国家食药监局已经公告称在组织开展相关的安全风险评估,而没有坚持我国国标的科学和准确性而放过它。
笔者还发现,在同一空气质量指数下,EPA与我国环保部对空气质量的等级分类有差别。比如,空气质量指数为151-200时,EPA等级分类是“不健康(unhealthy)”,而我国是“轻度污染”,这应该也是北京环保局和美国大使馆空气质量说法差异根源之一。恐怕,也不能说我国的等级分类就一定更科学更准确。
此外,环保局认为因为他们的数据是全市的平均数,所以是科学的、准确的。可是,以北京地域之广,各区差别之大,具体是如何平均的?而且何以说平均值就一定准确?另一方面,美国大使馆数据虽然是单点监测站数据,而且美国大使馆已经明确声明“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的”,但并不乏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使馆完整公布了未经换算的PM2.5原始浓度。为了直接对比,厘清环保局与大使馆数据的差异,市环保局不妨公布未经换算的PM10原始浓度(理论上PM10包含了PM2.5,因此依然有可比性),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监测站的PM10原始浓度数据。
(4)为何不能“随意公布”我们的PM 2.5数据?:北京市环保局说,“我们能监测PM2.5,但不能随意公布数据”;特别地,“(是否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唯一的根据是我们中国、我们北京自己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 这是令笔者最特别地疑惑。PM2.5是什么机密不能“随意公布”?其监测公布是否更要考虑“我们国家和我们北京自己人民不断深入发展的健康需要”?基于人民健康需要,我认为市政府应该尽快公布PM2.5数据,一则为更快更好推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二则在空气质量彻底改善之前,提供相关健康警示,指导我们自己的人民现实地尽量地保护好自己、孩子、和亲人。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GDP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国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排名只是第101位。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民可以理性地接受环境问题的我国国情,但是坚持落后的标准或者掩盖或者甚至于强词夺理则不是、也不应该是我国国情的一部分。
说实话,有时候如果不用有色眼镜地看看“哪个大使馆”在干什么,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套用一句俗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环保也是没有国别的。
这些,其实都只是常识。
笔者深切感到,我们政府有时候在问题面前缺乏自信。基于国家过去的巨大进步,我们的政府应该有理由自信。一个自信的政府,才能坦然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尊重常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PM2.5: 从专业出发,从北京做起,从现在做起。
---------------------------------------------------------------------------------------------------------
后记 I(2011-11-19):
PM2.5/PM10原始数据问题
此前笔者陆续看到报道说一些民间环保组织自行测定的北京PM2.5浓度原始数据(即未经换算成空气质量指数)与美国大使馆的原始数据相近,但也注意到中科院一位研究员说他们的数据与市环保局的相近(未知是否指原始数据)。然而,2011-11-16 日《广州日报》报道说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教授在广州明确指出:“北京目前的PM2.5小时监测值经常在100到200(微克/立方米)之间…”,这与笔者看到的近期美国大使馆的PM2.5小时监测值原始数据是基本一致的。
笔者因此再次建议,为了直接对比,厘清环保局与大使馆数据的差异,市环保局不妨公布未经换算的PM10原始浓度(理论上PM10包含了PM2.5,因此依然有可比性),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监测站的PM10原始浓度数据。
如本文(3)中提到,完整的空气质量数据包括三部分:未经换算的PM2.5/PM10原始浓度、换算得出的空气质量指数、相应指数下的空气质量等级。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等级分类与EPA不同,那么是否从原始数据到空气质量指数的换算公式也不同?美国大使馆或者其EPA网站完整公布了实测的原始数据、换算得出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分级。遗憾的是,在我国环保部或北京市环保局的网站上,只有单一的空气质量分级信息,故无法直接比较。
又及:有一种说法认为PM2.5数据只有24小时平均值才有意义,其实是不成立的,或者有科学与专业上的误解。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小时监测值数据也是依据其EPA标准的,从常识上可以更直观得到实时的空气质量信息,从中可以计算每日24小时平均值和年平均值。
---------------------------------------------------------------------------------------------------------
信息来源:
【标注1】 相关新闻见: “近7成受访者感觉空气监测数据与直观感受不符”,《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08日;“还公众一个空气真相”,美国《侨报》2011年11月4日。
【标注2】美国EPA 网站:http://www.airnow.gov/index.cfm?action=aqibasics.aqi.其中详细标注了如何从实测的原始数据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如何分级;在相应空气质量分级下,标注了对公众的健康警示指导。比如,当指数在151-200(“不健康”水平)时候,其相应的指导是“有心脏或者肺病的人、老人、儿童应该避免长时间体力活动或高强度体力活动。所有其它人应该尽量减少长时间体力活动或高强度体力活动”。遗憾的是,在我国环保部的相应网站上,只有简单的空气质量分级信息。
【标注3】相关新闻见:“北京PM2.5监测数据暂不公布环保局承认超国标”,《北京晨报》2011年11月04日 ;“北京市环保局:美使馆不愿拿设备跟我们比对”,《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04日;“还公众一个空气真相”,美国《侨报》2011年11月4日;“北京环保局称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新民网,2011年11月06日。
【标注4】相关新闻见:“还公众一个空气真相”,美国《侨报》2011年11月4日。若干相关信息摘要如下。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有3个过渡期,第一个过渡阶段即最宽松阶段,PM2.5指标是每日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年平均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据称北京等城市10余年来PM2.5已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