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么样的学生家长,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
林章凛 清华大学
摘要:我们中小学教育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我国足球,明知是错的,却一代一代地重复错误。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有问题的。但是,当学生的家长每天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争先恐后地向内心不满的“教育体制”输诚时,家长们的脊梁又都去哪儿了?很多人说我们家长们的行为是“功利驱使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笔者深不以然。准确说这些行为是“功利驱使下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媚俗,一种自以为聪明的媚俗, 一种没有脊梁的媚俗。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媚俗传给了孩子。
笔者去年在伦敦,曾听到或看到普通民众和政客羡慕我们的孩子在国际知识竞赛中有非常拔尖的表现。我说,千万别学我们,这些都是反复操练出来的书呆。如果你们政客都去学习中国,这世界哪有高品质产品如iphone?你们只会有千古不变的算盘。
要改变我们的教育,首先需要家长改变自己。
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是谎言,无关紧要。
但看谁笑得最后,“不要让孩子输在一生的福祉”,才是硬道理。
笔者曾投身本科招生多年,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三没有”学生:没有理想、没有兴趣,甚至于没有礼貌,只有知识,如同规模化农场饲养的动物。笔者曾经和很多人一致,把这完全怪罪到所谓的“教育体制”。直到笔者的孩子也上了小学一年级。
诚然,我们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单一的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体制,是有深刻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家长们的责任都去哪儿了?一件事情至今深深地刺痛我。2013年秋季学期的某一天,PM2.5浓度高达300左右(5级和6级的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学校却坚持开运动会。我着急地打电话给学校,请求他们取消。一番言语交流之后,电话那头的老师终于说,您去看看现在的操场,已经有很多的家长来了,积极性都很高,我们不能让家长和学生失望。我大为震动、哑口无言地放下了电话。按自己的预案去学校把孩子接走时,果然看到操场上聚集了很多的家长(一些低年级运动会是有家长参加的),并已经在高浓度PM2.5中高声地练习“家校合作”之类的口号。
是这些家长不知道PM2.5的危害吗?非也。私下抱怨的家长多的是。为何家长们却又去参与这种伤害孩子健康的事情?如果有显著比例的家长公开投诉,或者用温和的借口领回自己的孩子,这运动会还开得起来吗?
我们的家长为何这么做?说白了,可以归根到那句实质为教育产业化服务的最大谎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我们很多家长们,恐怕每天都想着孩子如何“不输”,如何给学校留下好印象。因此,每天唯恐落后地向内心不满的“教育”输诚。所以,很多学校可以半夜短信要求家长买明天上学的东西,本来应该是建设性双向交流的“家长委员会”,沦为为学校无条件服务的爸妈小组。经济大国中,只有我们的中小学校服是如此丑陋,而且不便宜。我们的有些学校,甚至可以有公开与商业机构合作的“占位班”。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所谓“教育体制”。
如果家长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不妨退一步看看周围的人,一般人生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基于我这些年国内外的学习、工作和自己带学生的经验,我认为孩子的人生幸福绝不等同于在学校得到的成绩和表扬。事实上,孩子的身体健康、基本的价值观、有度的框架知识、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和兴趣、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是最主要的。恰恰我们家长们最担心的知识学习和成绩,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因如同现在的营养过剩,我们目前教育中知识早已严重过剩,而且终究是要扼杀孩子兴趣和理想的。最近的一项盖洛普国际调查发现,中国雇员的敬业率6%,全球垫底,这完全可以归溯到现在的教育。当然,笔者并无意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比如我们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只是过剩以至于有害,而需要减肥。而且政府比如北京市教委特别是最近也在积极地改革。
1980年代,清华曾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家长们应该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放下眼前的媚俗,直起脊梁,不计较每天的起跑线“得失”,但从孩子成才的所需要的各种人文和知识技能回溯,尽匹夫之力去推动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避免制造一代又一代的只有知识的“三无学生”。
不要再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谎言。但要看谁笑得最后,“不要让孩子输在一生的福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