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重点学科评审”的取消说开去
Let The Invisible Hand Do The Job
林章凛 清华大学
摘要:
客观地说,中国是唯一能够有效控制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的大国。如果我们政府下定了决心做什么,Impossible Is Nothing。
减少行政干预,提倡国际化的“小同行评议”和多样化评价的分流,让同行评议这“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还给学术界一个平静的书桌;政府回归国家监管的本质责任,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业,让经济这“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发展国家知识经济,恐怕是我国科技制度的不二选择。
周末看到新闻,国务院取消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评审。甚为震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8届三中全会语)看来是在默默地、却惊人地推进着。
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毫无疑问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原则上,我们需要谦卑地学习别国的先进,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代人和每个人的生命资源、节约社会资源。经济和科技,恐怕是我们对外开放度最高,也是国际化压力最大的两个领域。在经济,从市场经济到中央银行制度,我们似乎学得相对比较彻底。但是在科技(某种程度上包括教育),我们却似乎不断演绎着某些中国足球式的“愚者的游戏”(违背常识地一错再错)。
减少行政干预,提倡国际化的“小同行评议”和多样化评价的分流
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我们需要让科技更多地回归学术界的“同行评议”,特别是“小同行评议”;提倡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多元化分流,让科学、技术和产业化各得其所。取消“重点学科”的评审,是重要的一步。祈望下一步能取消国家低级别和省部级评奖。
1)科学和技术基础研究:依然是需要以重要和有影响力文章为主要指标,但是要回归国际通行的“小同行评议”,即根据相关专业领域进行国际化评估。近年来,我国不分专业领域地、绝对化追求文章数量、影响因子和引用(比如CNS文章)的趋势明显,导致了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和畸形,忽视了科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责任。回归国际化“小同行评议”有助于我们学科发展的“再平衡”。
韩国KAIST曾担任过院长的某著名科学家(同时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曾经提到他是如何评价工科学科的:统计全世界Top 10相关科系的文章数量、影响因子和引用,以此确定他所在系的学术地位。据说甚为有用。
2)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如军工相关),本质上要交给企业(横向经费)和市场来评价和激励,与前者分开。与此相关的,减少行政的操作,特别是减少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种行政化评价。除了享有声誉的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其它的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应该完全取消。其中与科学相关的,应该由同行认可和荣誉取代;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相关的,应该由企业和市场来给予评价和激励。德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衔接,值得我们学习。这种分流,也有助于我们不同类大学在使命上的分流,不一窝蜂做基础研究,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科学网博主林中祥老师最近对此也有论述【1】。
多年来我们一些管理部门似乎有个“貌似合理”的误解,认为评价自然科学可以讲基础,但是评价工程科学要更多看产业化。这不利于我们工程科学家静下心来细致地去解决国民经济中关键工程和应用之相关基础或科学问题。因为评价(评奖)利益的驱动,导致很多时候我们的产业化工作只是对国外已知技术(往往是低一代或者低几代的)的简单模仿,以及“内销”的包装,最终导致了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普遍低下的问题。工程科学,依然还是要回归科学、回归应用基础;对产业化工作的评估,依然要回归市场。两者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分开,这也是国际通例。
若此,便能还给学术界一个平静的书桌。
当然,这不等于说要取消国家级别的所有评价,只是评价要更少而精、更国际化,更同行化,更多样化。比如教育部的“学科评估”(这与“重点学科评审”不同)近年来声誉甚好、相对客观、并不断与时俱进,在目前我国具公信力的相关民间机构不多的“国情”下,应予保留。
政府回归国家监管的本质责任,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业,发展知识经济,
科研的本质,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资助的,归根到底是要为提高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服务的,为相关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仅是为了文章或为了纯粹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反之,一个没有产业和就业支撑的科研,也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能够保持持久的强盛,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其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相应的新产业发展。而在这个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体系中,政府发挥了三个关键的作用【2】:(1)因二战中的“原子弹”和“青霉素”等重大案例,认知到基础研究的重要,二战后开始对基础研究巨额投入,将基础研究视为“科学资本”(scientific capital)。(2)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就有专门的“版权与专利条款”,并很早就有具体的专利法案,确保了作者和发明人分别对其著作和发现在有限时间内的独占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人创业热情。(3)对“start-ups”制度的政府资金支持。美国的start-ups模式决定了其原创研究的产业化能力和水平。虽然英国基础研究能力也非常强,但是却因缺乏这种有效的产业化模式,导致高端科技产业的相对落后,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力度已经很大了。目前最关键的,是促进知识的产业化。这需要我们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他国的知识产权;开始设立各级资金,支持小科技企业。对于后者,江苏省和江苏部分高校等近年来已经在大胆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中祥,科研必须考虑中国国情(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765250.html)
2.张先恩(主编),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化工出版社,201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