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xd1981 以文会友坐而论道 以诚相待肝胆相照

博文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基地与教育公平

已有 7298 次阅读 2013-4-7 19:51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地, 研究生入学

   又到了要研究生复试的时节。最近科学网上诸位老师对于研究生招生多有讨论。其中,对于非重点院校生源、特别是非重点院校中的“考研基地”的生源,大家都有很多的看法。这里无意争辩“考研基地”的学生是好还是不好,是不是有能力。许多时候,我们也许可以走到问题的出发点上,看一下所谓的“考研基地”是怎么形成的,在此基础上也许很多问题的答案更加明确一些。

   首先,要先看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做“考研基地”。从表象上看,无外乎其中的学生将考研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学校也在各种相关政策和条件上予以配合,使得其中学生的考研成绩和录取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同等的学校。首先可以肯定,考研基地肯定不会出现在重点院校,因为重点院校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保证,学生上升的渠道很多,譬如保研、出国以及工作等,并不需要都挤考研的独木桥。同时重点院校对于自己的毕业生都有严格的要求,自然也不会为了配合学生考研而有所放松。第二,考研基地的学生质量,这里指高中毕业录取进大学的学生的质量,还是可以的。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考研基地里面都是很差的学生,不可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就可以大量的高比例的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的基础质量还是不错的。那么综合这两点,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非重点院校,能够大量的招收质量还可以的学生,同时这些学生的出路,都集中在考研一条道上来。

   既然谈到了大学的生源,就又会提起来高考这个话题。我们的高考制度,虽然已经用考试的方式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公平,但是其不公平还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地区的不公平。有的地区,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只要是成绩还说的过去的高中生,都有很大的机会读重点大学。而对于有的省份,只有最拔尖的学生才可以上重点大学,其中大量的成绩中上的学生,流入了二流院校。对于这些省份省内的二流院校,无可避免地要招收大量的质量不错的学生,同时又不能提供好的教育条件直接培养他们成才,那么这些学校所能为这些学生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着力配合他们考研。说到这里,似乎考研基地的轮廓已经出来了:1)高考大省;2)重点院校录取比例低;3)本地二流院校。再向前走一步,说的有些极端了:考研基地是对高考地区不公平的集体反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考研基地的学生呢。我觉得,在明晰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发挥其优点,培养过程中弥补其不足,才是合理的方式。这类学生的优点很明确:意志品质好、吃苦耐劳——能几年如一日坚持考研;基础课较好——考研要求的;珍惜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对导师课题等挑肥拣瘦的情况少一些。这类学生的缺点也要明晰:专业能力普遍不足——几年间没有仔细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所在学校也不具备专业特色的培养条件;有的人会有松懈的情绪——坚持了几年,想要休息一下;沟通等社交能力欠缺——还是没有时间去培养嘛。我觉得,在明晰优缺点的情况下,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培养能够弥补学生的缺点,就收做学生,如果不能,就不收。我个人觉得将这些学生的某些缺点归罪于他本人或者他们这一类人的做法是欠妥的,因为他们身上的缺点,并不都是他们自己主观形成的,相反客观条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苛求这类学生具备同重点院校的学生一样的专业素质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所在的学校不具备客观条件。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也许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比高考更加公平的考试,至少他不再有地区和户籍的限制。反过来说,有人举出10000条理由,论述在高考中放开地区和户籍的限制是不可行的。那么我想,也许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个没有地区限制的全国性入学考试,是对这些人的最好的反驳。

   让我们慈悲一点,给有梦想的年轻人一些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677963.html

上一篇:一位菜农的生意经
下一篇:关于年轻人申请基金面上项目的一点思考
收藏 IP: 222.66.175.*| 热度|

7 徐大彬 孙学军 张红光 林中祥 罗云标 李宇斌 段庆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