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z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zhai 泥土的芬芳

博文

乡村孩子,谁为你启蒙?

已有 3639 次阅读 2013-2-23 10:1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阅读, 孩子, 乡村, 启蒙

乡村孩子,谁为你启蒙?
翟自洋


武夷山老师转帖夏颖奇老师的回忆文章《启蒙》(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64171.html),勾起我的一些回忆。

我读小学时,小山村里只有几台电视机。晚上,一到热门电视剧(譬如重播的83版《射雕英雄传》)开演,老老少少,围坐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气氛热烈。能够收到的频道大概不会超过5个,画面常带着“雪花”。本来看得清楚的画面,会突然闪烁或上下/左右闪动起来。这时,大人把一长一短两根天线一阵转来扭去,画面又开始稳定和清晰。一集电视剧下来,这样的动作可能重复多次。尽管如此,每当夜幕来临,这乡村仅有的高级娱乐设施,是如此的牵动人心。父亲却总是无情地剥夺我们姊弟这一权利。在父亲的威严下,我们的抗议常常无效,也就乖乖练字、抄写或早睡了。邻居家隐约传来的电视剧中的打斗声,让人心痒难耐。因为期盼而不得,更添了几分渴望——我们多么羡慕同龄小伙伴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这美妙的娱乐!无数个夜晚,我常常带着恨意入眠。直到我上高中,家里才有了电视机,此时,电视已不再那么吸引我了。

大雨天或闲暇时,父亲不用下地,于是一边在家里干活(譬如,用稻草结绳——用于捆稻子),一边监督我们姐弟做作业、抄课本、习字帖。父亲无比崇敬知识分子,遗憾自己只上三年学,不希望儿女步其后尘。他对子女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计划。在我上小学低年级时,父亲还曾请来习武的远房表叔,教我打拳。打拳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起早摸黑练过几回后,终究吃不来苦,只好作罢。这次过年回家,父母回忆当年事,说我拳打得好看。我只觉得脸红——大概自家的孩子总是好的,加上时间的距离产生美。

六年级时,不知从哪里得到一本书,书名记不清了,只记得主角有樊梨花,还有罗成、程咬金,等。记忆里,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课本以外的书。当时看得如饥似渴,如痴如醉。之后,直到高中毕业,基本仍只是与课本打交道。那时老师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爱读闲书的,不是好学生。

初中,最怕语文老师点名为课文分段。每逢此时,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班上有位“皮大王”,课外课内喜看闲书,记得多为武侠之类吧。虽然书常被没收,他总有办法找到更多书来读。为课文分段,在他是拿手好戏。语文老师虽每每没收他的闲书,每逢分段,总喜欢点他的名。他也几乎没有错过——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是奇迹!

一年半以前,刚上初中的外甥女告诉我,她畏惧语文尤其作文。于是我们挑选了十来本书,给她寄去,记得有《文汇报》笔会选粹、《文化苦旅》以及李娟、张爱玲等作家的作品。这次回家,外甥女告诉我,她喜欢上语文了!

高中时一位同学的话给我留下长久印象。她说:“高中毕业后,语文水平也就定型了。”听闻此言,当时的我觉得特别遗憾。现在回头看,似乎不必。工作以后我的阅读经历,证实此言不实——之所以不够灿烂,或许因为未得到充足阳光;有朝一日,阳光普照,也是可以灿烂的吧。

姐姐因为生过一场病,影响了成绩,加上母亲身体不好,终于未等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一边治病(最后辗转到了省城知名医院,终于得以根治),一边帮着操持家务。我和弟弟则得以在小学里成绩拔尖,得到老师器重,有了自信,继而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求学之路未经多少曲折。我想,除了自身的努力,父亲的理想和规划是先决条件。

若非幼年时父亲的严格管教,现在的我,或许也与同村的同龄人一般,过年时节把生命消耗在麻将桌前的通宵鏖战,期盼着钞票从战友的口袋流向自己的口袋。父亲虽然开明,终究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能力为孩童时的姐弟提供哪怕一两本课外读物,更不用说指导我们阅读。因此,直到高中毕业,作文始终是我心头大患和痛苦纠结所在。我知道,这并非父亲的错。时光荏苒,曾经祈求看电视未得的孩子,也已长成为父亲,当年的恨意早已化为感激。与我的父亲不同,我希望——也有了条件——用各种“闲书”哺育孩子的心灵,让阅读陪伴他一路成长。

据过年回乡所见,即便在年轻一代,如父亲一般略懂教育之道的,并不多见。与我孩子同龄的家乡农村的孩子们,虽然物质日益丰富,在父辈们日复一日围坐在麻将桌前的氛围下,谁来为他们提供优秀读物?谁来指导他们阅读?缺少书香滋养的心灵,将走向何方?这一切,又是他们该得到的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664337.html

上一篇:爷孙俩
下一篇:“真实的阅读,非标准的感悟”——推荐几篇文章
收藏 IP: 60.186.177.*| 热度|

8 武夷山 陈小润 赵美娣 张红光 李伟钢 杨正瓴 强涛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