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tusboat http://gs1.dlut.edu.cn/Supervisor/ZHAOJJ.page 专业计算物理

博文

呼唤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 精选

已有 26188 次阅读 2011-10-23 01: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校, Tenure-track, 中国国情, 讲师

最近科学网上从非211、985博士生在谋取高校教职被歧视开始,引起了关于高校教师聘用机制的探讨,进而引发了关于在中国高校实施Tenure-track制度的热议。笔者曾经在高校师资聘用的出身歧视:起因,弊端和解决方法的博文中,提倡采用博士后 + tenure-track助理教授制度来取代现有的讲师-副教授-教授晋升体系。在此,就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Tenure-track制度,再说一点个人看法,希望抛砖引玉,通过大家的共同思考和推动,最终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

首先,国内少数高校的部分院系,已经在实行类似西方的tenure-track制度。目前来说,主要有2类单位:(1)采用类西方体制新建的新兴学术单位(比如人民大学物理系,西安交大前沿科技技术研究院);(2)科研资源充沛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的顶级名校如清华、北大。如果试点成功,相信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跟进的。同时,现在一些高校(如笔者任教的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已经开始实施讲师非升即转制度。具体来说,讲师入校的第3、5、8年各有一次晋升副教授的机会,如果第8年还不能成为副教授,就转岗或走人。这个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形似tenure-track制度。因此可以说,借鉴和实施美国的Tenure-track制度,其实是大势所趋。Tenure-track制度的普及,或许就会发生在不远的将来。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青年教师待遇过低,以及人才评聘机制不合理,因此难以吸引到具备发展潜力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即使引进了这样的青年人才,也往往是任其自生自灭,其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实际上,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机遇和压力并存。我们目前的(青年)教师考核体制,往往是过多地强调责任和压力;而不给予相应的支持。我个人的理解,Tenure-track体制可取之处,在于助理教授在很多方面拥有和教授相当的学术资源。对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教职,往往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启动费,同时具备指导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的资格,乃至于参与所在系日常事务决策的资格。这些,在我们现体制下的新科讲师和副教授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高校现有科研资源的分配问题。个人认为,在现阶段,实施新老办法并存的双轨制是完全可行的。就是说,原有的师资博士后+讲师的体系保留,这样的人才引进就明确作为教授团队的科研助手,其科研资源主要由教授(我们学校称之为培养责任人)予以解决;与此同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岗位设置情况,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tenure-track助理教授,而本校现有的博士后、师资博士后、讲师也都可以报名。对于这样招聘来的助理教授,尽可能给予充足的科研资源(包括学科建设经费、招收研究生指标等)和相对前一类讲师较高的待遇,在试用期结束后按照晋升教授的标准从严考核。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吸引到真正具备发展潜力和学术自信的人才,使他们得以脱颖而出;同时与现体制基本兼容,适当控制引进
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数量,并不会过多改变现有的学术资源分配(否则此项改革无法实施)。

既然一些学校已经在实行形似新科
tenure-track的讲师非升即走制度,为什么不能将之进一步完善,吸取美国tenure-track制度的合理因素,给予新引进人才足够的支持和一定的时间,最终从教学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考察他/她是否胜任大学教授?

那么,在Tenure-track制度应该招收什么样的人才?首先应该是有一定海外留学经历的海龟,其次是国内现有的博士后或讲师、副教授。现在我们招聘海外人才的做法是,对于具有一定年资且科研业绩优秀的人才,直接给予教授职称和一定的科研启动条件。这样做法的缺点是,有很多人回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后来被证明并不适合在国内做教授,或者在拿到正教授位置安逸了之后,不再愿意投入精力搞好教学科研。如果实施Tenure-track制度,让他们在待遇上(甚至头衔上)达到教授水准,但是仍然保留5-7年的试用期,对于高校的管理阶层,事实上是有利的。对于国内人才而已,前面提到的双轨制,可以保护科研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不特别强的青椒利益,避免Tenure-track制度的残酷性一面。而对于确实有足够科研潜力和自信的讲师、副教授,则可以申请成为
Tenure-track制下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最后借用一句赵豪飞老师在博文Tenure-track是残酷的制度的留言结束此文:“人说现在我国社会阶层有固化的倾向,青年才俊们怕的可能不是辛苦而是没有机会,这个制度要是能提供合适的机会,那就会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制度”。”


后记
:博文原标题为“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Tenure-track制度”。根据网友们的留言,中国特色这个词现在被严重误读,因此标题改为“呼唤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顺便再对本文作一点解释。在高校实施
适合中国国情的Tenure-track制度,目的不是折腾现有的青年教师,而是吸引外来人才,建立公平良性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另外,对于教师的评聘管理,完全可以实行双轨制甚至多轨制,例如把教学为主的和科研为主的完全分开。这一点,将在今后的博文中详细讨论。

Tenure track在中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3322-499935.html

上一篇:高校师资聘用的出身歧视:起因,弊端和解决方法
下一篇:问题不在讲师是否应该上讲台,而在怎样创造利于青椒成长的环境?
收藏 IP: 202.118.68.*| 热度|

35 吕喆 刘艳红 李永丹 刘庆丰 曾新林 李方和 吴明火 马红孺 杨海涛 孙静宇 徐长庆 赵豪飞 于彦伟 徐耀 曹贺贺 李孔斋 葛肖虹 罗晓敏 李宁 梁建华 张彦斌 祁峰 方刚 吴迪 李力强 王博 伊守亮 刘爱民 王勇 niubizationl dawnlight rebeccahu0801 gerrard1 dulizhi95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