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谈专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yongli 专注于科技知识产权的开发、获取、维护、转让和侵权纠纷

博文

科研-论文-专利中的“艺术照现象” 精选

已有 6191 次阅读 2013-3-25 17:28 |个人分类:专利相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垃圾专利, 艺术照

科研-论文-专利中的“艺术照现象”
 
       已前本博主在做科研和工程技术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搞科研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以及某些,仅仅是某些,从海外回来的所谓归国留学人员,搞的科研其实就是在忽悠,其研究内容要么严重脱离实际,要么过于超前,要么实际不可行,他们发表的论文或专著若认真研究的话,总是觉得某处玄虚的让人费解,或者有些数据并不可信,其数据表述方式更是类似于女孩子们照的“艺术照”一样,在突出了优点的同时很策略地隐藏了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
 

       现在本博主做专利代理,发现很多国内发明人,包括一些国内大公司的发明人,搞的发明居然也是如此,其技术交底书或专利申请文件中写的天花乱坠,包罗万象,却很难禁得起严谨和理性的技术推敲,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后,发现其本质要么并不可靠,要么甚至我等外行人也能看出来难以在实践中加以实施,要么发明点很小很小。他们申请专利并不是为了获得专利意义上的技术垄断实施权,而是仅仅为了宣传需要或者拿政府补贴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老板的数量指标。这些专利经过层层包装后,看上去是那样的诱人,那样的前景光明,估计能骗倒很多投资人,骗到政府项目资助估计更不在话下。

 

       看来本人所称的“艺术照”理论,不仅适用于某些科研领域,而且也适用于专利领域。呵呵。

 

       不过又能忽悠到几时呢?正如一个男人凭“艺术照”选女朋友受骗后会吃一堑长一智一样,现在很多搞投资的人也深知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市场人员和法律人员去认真评判他们要投资的专利项目。这其是倒真是一件好事,等到大家都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时,也就是垃圾专利失去市场之日,只有李鬼们在市场上吃不开的时候,李逵们才能脱颖而出,真正的研发和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才能受到重视。

 

        顺便提一句,就我所知,很大外国大公司或风险投资机构在收购小公司的专利技术前,都要委托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专利律师对其专利做尽职调查,此外,还要对该专利技术做详尽地分析和评判,只有确信技术真实且自己在技术上无法复制或者虽然能复制但无法规避小公司的专利权后,才肯启动收购程序。这样做无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防止被忽悠,二是看能否捡漏或巧取豪夺。用心可谓谨慎和机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1907-673865.html

上一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个专利规避感想
下一篇:漫谈专利领域中的“区分效应”与“拉平效应”
收藏 IP: 219.232.9.*| 热度|

10 陈希章 王振亭 武夷山 黄盛珠 赵美娣 黄育和 滕立 杨正瓴 王府民 N2N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