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深奥的专利,写最浅显的文章★-------
最近,广大高校科研人员们的三观,被国家几部委在密集出台的重磅文件,给彻底颠覆了!
曾经的香饽饽SCI论文,如今跌落神坛,详见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破除论文 SCI至上论。
曾经备受社会弊病的垃圾专利和专利补贴,也被彻底叫停。
而常年累月靠边站的专利转化,其重要性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了最新考核指标,用来衡量高校科技实力!
早该如此!
SCI论文,本人还是2005年以前读博期间发过五六篇,16年没碰了,早已经没有发言权,姑且不论。现仅就专利政策,发表一下拙见。
近期,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委联合下发的一份重磅文件--《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 教科技〔2020〕1 号》---在高校科研人员中炸了锅,该文件是迄今为止国家专门针对高校专利方面发布的最重要文件,改革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内容有很多亮点,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有两条:
1)、全面取消专利补贴和授权奖励。
2)、发明人不得利用财政资金支付专利费用。……鼓励发明人自己承担专利申请费用,……专利转化后获得收益了,发明人承担的费用加倍返还。本文简称为“发明人专利费用加倍后补贴”政策。
其中关于取消专利补贴和授权奖励的政策,因有助于打击垃圾专利,消除不公平竞争,社会公众一片叫好声。这个几乎没有争议。
但同时,其中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要承担专利费用的政策,则为广大高校科研人员所不理解,甚至从直觉上加以反对。显然大家对加倍后补贴不感冒,甚至有人认为这纯粹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网上已经有高校老师们在哭穷,说他们本来就工资微博,无力承担专利费用。
还有人认为这步子迈得太大了,怕扯着蛋。
然而,本人恰恰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从博弈论角度来说,“发明人专利费用加倍后补贴”政策才是三部委提高高校专利质量、促进科技转化的一步妙手!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在分析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问一个直击灵魂的基本的问题,
专利究竟有啥用?
理解了这个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深刻理解该文件,并明晰今后努力的方向。
0、正本清源:专利是用来对发明创造进行司法保护
专利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发明创造进行司法保护,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然而,聪明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专利的各种其他作用,例如凑工作量、评职称、充当科技成果、骗补贴、混毕业、升学加分、申报高新企业、减税、出政绩、招投标中暗设门槛、减刑、脸上贴金,等等。
一时间,正不压邪,专利的本来用途反而被边缘化了。
1、谁是高校科研人员的金主爸爸(即甲方)?
答:高校科研项目按照科研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各种政府科研基金,所谓的“纵向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所谓的“横向项目”。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业,就是高校科研人员的金主爸爸。
2、哪个金主爸爸的钱更好拿?
答:显然是各级政府的钱更好拿,政府每年的科研经费是国库拨款,而且必须要花出去的,纳税人的钱花起来不心疼;相对来说,企业的研发资金大多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花起来更谨慎。当然,大国企给自己系统内高校的科研经费是个例外,那个是老爹给儿子,同样不心疼。因此,企业的钱更不好拿,当然还有其他理由,大家自行脑补。
3、哪个金主爸爸的科研任务更好交差?
答:显然纵向项目更好交差,横向项目更不好交差。前面说过,纳税人的钱花起来不心疼,科研又允许失败,随便搞点论文、专利、专著、学术报告,样机样品、专家鉴定,等等,都可能通过成果验收。纵向项目也往往是不讲回报的,只要钱用来干活别贪污进个人腰包就行了。
相比之下,企业给高校投入了真金白银的研发资金,必然要求得到科研成果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生产力,否则,论文写得再花哨,有再多专家给你站台,企业也是不买账的。
4、高校科研人员如何秀自己?
答:钱无论好拿难拿都要拿,不然哪个高校科研课题组都是一大堆人,靠什么活?这么多高校,这么多科研人员,金主爸爸再有钱也不是大撒胡椒面谁都给钱的,经费自然优先给那些有科技实力预期做出点成绩的科研人员。
那么,科研人员就必须秀一秀自己的科研实力,让自己脱颖而出被金主爸爸看中。目前来看,论文、专利、学术会议、专家鉴定、样品样机、……等等,都是科研人员秀自己的方式。其中尤以论文和专利为主,下面简要对论文和专利进行对比。
5、论文和专利,哪个更能体现科研实力?
答: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常识告诉我们,越难得到的东西越有价值,也越能体现科研实力。数据说话,本人曾调研了国内和国外上百名知名学者领衔的课题组的科研成果汇总官网简介,仅就数量而言,基本上如下排序:国内外论文>>国内专利>>美欧日专利,鲜有例外。
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基本常识,本人抛砖引玉给出难度(也就是价值度)排序供参考(注:仅适用于通常情况,不排除任何个案例外):
科技发达外国专利 >中国高质量专利 > 科技发达外国论文 > 中国论文 > 中国垃圾专利 ≈ 中国灌水论文
以上专利是指“授权专利”,不包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就相当于论文投稿,能不能被授权还两说呢,根本不配参加排序。
顺便给出个社科领域的灌水论文的极品:
Really Grasp Solid Fuck!这个翻译简直是神来之笔!
为什么说专利比论文更重要,原因太多、太多了,足以另写一篇文章单独论述,本人弃繁就简,仅仅基于常识从普通人看得见的角度简要说三点:
A、专利审查过程远比论文的同行评议要严格得多,严格得多得多,严得超出高校科研人员的心理预期,这导致同一课题组专利量远小于论文量;
B、论文只有技术属性,一旦公开谁都可以无偿使用,变现可能性小;而专利既有技术属性,还有法律属性,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专利权是无形财产属性,属于知识产权,有很大的变现可能性;
C、 各国都有专利局,而没有论文局,试问专利如果不重要,国家为啥要设立专利局,为啥专利局有上万名审查员?
对,外行自有外行的办法,看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接、高效!
不难看出,专利难度大于论文,自然价值也大于论文,更能秀出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实力,自然对金主爸爸们更有吸引力,尤其是企业金主。
6、论文和专利,哪个更容易做假?
答: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可能被做假。论文和专利,都可能数据造假,只是:
论文数据造假,收益>> 风险,除非别人揭穿,否则不会自我暴露;
专利数据造假,风险>>收益 ,即便别人不揭穿,假专利到落地实施的时候,一定会自我心虚、自我露馅或被客观现实打脸。
7、之前为什么垃圾专利泛滥?
答:高校科研人员竞争激烈,太需要用专利和论文来给自己秀实力了,而恰好金主爸爸又只考核数量不考核质量。
其实不仅是垃圾专利泛滥,灌水论文也同样泛滥!原因可以基于同样原理来解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说过: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
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
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
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
至理名言啊!
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花金主爸爸们的科研经费,申请专利或论文给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评职称或完成考核用,当然是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
另外,高校科研人员也明白,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权人也是高校,而不是自己,自然专利收益也是高校,不是自己,专利费用也是高校出而不是高校科研人员自己出,高校科研人员相当于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不负责任也是符合常情。
8、为何专利转化难?难在那里?
专利转化难,难在交易成本高,各方没法准确判断发明创造的应用前景(或钱景)。
理性经济人都是基于未来的预期来决定当前的投入,因此,一个发明创造的应用前景(或钱景),决定了当前可以为它投入多少钱。
但是,判断应用前景(钱景)这个事情,基本上,很难!难于上青天。
目前有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但基本上都属于扯蛋。
实话实说,一个发明创造究竟是否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究竟何时能转化成生产力、究竟有何秘而不宣的暗病,外人是无从知晓的,只有发明人自己最清楚,但发明人为了尽快推广发明,天然具有“报喜不报忧”的冲动。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
技术受让人虽然不如发明人更懂技术,但显然也不是傻子,也明白这一点,在决定买一项专利技术之前,也要花上大量时间去甄别、筛选、评估、考察、合规性评审,这个交易过程不确定性太多,甚至为了避免风险干脆作罢反而是最优解。
显然专利技术交易,技术供给侧和技术需求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导致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专利转化。
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甄别机制,来降低技术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
“专利费用后补贴制度”就是这样一个妙手,那么它究竟妙在哪里呢?
9、费用是个“好门槛”,费用是个“大筛器”,费用是块“验金石”!
先看几个真实例子:
1)几乎所有高端婚恋网站,或者工商界精英人士俱乐部,其会员都是付费制的,不菲的费用作为最有效的门槛,将无诚心、无实力的人挡在了外面,大大降低了会员之间的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
2)风险投资界有一条铁律,创始人团队必须自掏腰包亲自下场玩,即:创始人团队必须全职创业,有兼职的一律不投;创始人团队也必须按一定比例自掏腰包,纯拿别人的钱玩的项目,一律不投。
3)笔者认识一家很大的民营化工企业的老板,给出了破解上述信息不对称的范例:他企业做得很大也很有钱,但也面临着各种技术改造和革新问题。因此,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小型创新公司(以下统称为技术推广机构)慕名而来,踏破门槛纷纷推广各自的新技术要为这家企业做技术改造,每一家都把自己的新技术夸得神乎其神,但企业大老板不懂技术,根本无法分辨哪家技术好,手下技术人员因各自利益立场也不同分为不同阵营,众说纷纭,难以选择。但外行自有外行的解决方案,他制定了游戏规则:欢迎所有单位承接本企业技术改造,但本公司只负责提供场地和原材料,所有其他费用(设备购买、安装、调试等)全部由改造企业先行垫付,如果改造成功,他愿意以3倍价格购买这些设备,如果不成功,则所有改造企业自己承担,并负责拆除设备且将场地回复原状。
立刻,几乎全部技术推广机构都消失了,只有一家基本接受并继续跟该企业协商进一步细节。费用这个“大筛器”,有效地帮该技术外行老板成功筛选到了真正有实力的技术合作方。
4)同理,技术受让方也无法分辨或需要很高成本才能分辨哪些高校专利有用,哪些高校专利没用。但若真严格执行发明人承担专利费用这条规定,相当于设置了个大筛器,相当于发明人用自己的真金白银给自己的专利价值做了背书:凡是发明人自己承担了专利费用的专利,不妨合理认为发明人对该专利的发明前景(或钱景)很有信心,这样专利,值得优先考虑。发明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自然也会谨而又慎。
5)进一步,发明人投入的钱越多,说明他对自己的技术越有信心。如果某发明人敢于自掏腰包申请了PCT专利或去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申请专利,那这样的专利的变现能力就更靠谱。毕竟,没有谁傻到大把花自己的钱去糊弄自己\糊弄别人的程度。
6)再举一个真实案例进行验证:某中部省份某国企研究院的项目组负责人,搞出个非常牛逼的发明,牛逼到足以跟当前国际巨头的当红产品形成竞争,然而,要申请国际专利时,研究院高层一时间不太理解该发明的重要意义,一度拒绝由研究院出上巨资去各国申请专利。情急之下,该项目组负责人找到高层领导,斩钉截铁地说:既然研究院不愿意出钱去外国申请专利,那么请把专利申请权转让给我,我自己卖房也要去国外申请专利,当然将来国外专利收益要归我,我从收益中拿出一半来回馈研究院用于偿付研究院的科研费用支出,领导你看如何?如此执着决绝的自信,让研究院高层对该发明的重要性刮目相看,最终同意由院里出钱去国外申请专利。
果然,听说这个专利的存在,马上就有知名企业竞相来与该研究院洽谈合作事宜,愿意出高价进行后续合作研发!
这样的专利还用推销吗?还愁转化吗?
就问你服不服?
10、“加倍后补贴”就是个风险投资
发明人自然不能白白承担部分或全部专利费用,不能白白冒着专利不能落地转化的风险,因此,政策规定了专利费用加倍返还,而且,这个加倍返还与发明人的其它收益权可以叠加。对发明人来说,这其实是个就是个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都自担,收益跟风险成正比,收益跟贡献成正比,自己掂量着办,合情合理。
11、新政下高校科研人员专利申请行为必将两级分化
那些真正技术方向实用、真正有两把刷子、真正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有自信的高校科研人员,显然并不惧怕承担专利费用这个事情,因为他们有信心在今后加倍收回,且这也向技术合作方或技术受让方发出强烈而有效的信号:来找我合作吧,来买我的技术吧,我自己都投了钱,我非常自信!
相比之下,那些脱离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没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那些有暗伤的研究成果所对应的高校科研人员,自然不敢自掏腰包去申请专利,否则就是自己花钱去糊弄自己,得不偿失。相应地,技术合作方或技术受让方也就很方便地对此加以识别,自发远离这些人。
这样,技术交易的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就都大大降低了,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和成交率,也成功激励了高校科研人员多做实际研究多出真正的成果,还捎带脚解决了高校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问题,还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浪费的问题,甚至也倒逼专利代理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可为一石多鸟,看来国家部委里面真有高人,下手稳、准、狠!
更何况,这个政策只是“鼓励”高校发明人采用“专利费用加倍后补贴”方式,注意,是“鼓励”而非“必须”,具体如何落地执行,仍有待各高校出配套细则,高校及高校发明人仍有权自主选择。
这也是该政策的亮点,不搞一刀切,给基层留有操作余地,谁有金刚钻,谁揽瓷器活。
乐观预计,今后高校专利领域,将会出现邪不压正的可喜局面!
12、申请专利还是不申请专利,已经不是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发明人,申请专利还是不申请专利,已经不是问题!
你是真正的技术大牛,你就该申请就申请,大胆地申,今天的每一笔投资,都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方式,有力证明了你的实力,而且将来都高度可能成倍收回。
你还不够牛,那还是先掂量掂量吧,别花那个冤枉钱,赶紧苦练内功才是王道。
可见,“专利费用加倍后补贴”政策,就是一个识别真大牛和假大牛的大筛器!
13、强烈建议国知局在专利公布时注明“此专利费用由发明人承担”字样
高校发明人自己搭上真金白银的自信,这个重要信息如果不能被社会公众知晓,发明人无异于锦衣夜行,也无助于社会公众进行判断,这个政策必将大打折扣。
因此,笔者郑重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高校专利公布时,请注明“此专利费用的X%由发明人承担字样”或“此专利费用XX元由发明人承担”诸如此类的字样,将发明人的自信正式公布于众,也能让发明人的这笔风险投资有个官方见证,将来专利真有收益,这也是要求加倍返还专利费用的权威证据,当然更体现出一种政策的庄重感、仪式感和持久性。
如果我是企业,我会优先选择那些自己承担了专利费用的发明人进行合作。
14、专利转化坑很多,总有一款坑适合您!
最后,需要提醒广大真正的技术大牛的是,技术牛,不等于专利牛;技术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从专利技术创新到专利技术转化,您已经走出熟悉区和舒适区,进入陌生区和风险区!在技术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坑,随便哪个坑都能坑得您万劫不复。
我的文章,原创不易,您的创新技术成果,原创更不易!欢迎真正的技术大牛们关注本博主的微信公众号,本人将陆续发原创文章,举案说法,以血淋淋的真实案例,向您揭示这些大大小小的坑!
任何问题,欢迎加本人微信号13439415214进行交流探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