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愿天下人无恙——祝温廷桓教授健康快乐 精选

已有 6410 次阅读 2023-4-28 10:5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认识并熟悉温廷桓教授挺喜剧性的。

1985年1月,我到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找熊光华教授鉴定白蛉。那天上午在熊教授办公室,我和他正聊着天,温教授就风风火火地进来了,和熊教授说了几句话以后,马上就离开了。他俩见面的时候,熊教授还向温教授介绍了一下在场的我。温教授离开的时候,熊老师还在背后用手暗示我一起送温教授下楼。我们看见温教授骑着一辆28的黑色旧自行车飞快地离去。等我再见到温教授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夏天了,我们在哈尔滨参加全国寄生虫学会主办的学术年会,见到温教授我赶紧打招呼,未曾料到温教授竟然和我夫人更熟悉。原来在1992年青岛主办的全国变态反应学会的大会上认识了。2001年5月,在南昌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全国变态反应协会成立大会的晚宴上,温教授开玩笑说,要认我的爱人为干女儿。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温教授和我岳父同庚,所以温教授说也不算占我们的便宜。其实温教授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差不多。因此,我爱人在这之后在业务上得到温教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而我们却从没有尽过任何孝道。

温廷桓3.jpg

温廷桓2019年10月在小区里锻炼身体

 

 温教授1926年出生于江苏。1948年,梦想当医生的温廷桓在东吴大学生物学系医预科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就准备北上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但是当时淮海战役正酣,南北交通阻塞,无奈之下,年轻的温廷桓只好暂去在东吴大学吴兴附属中学任教。解放后,各高校也都逐渐恢复了正常, 1950年报纸上刊登了各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公告,其中有浙江大学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招收研究生,温廷桓按报名要求条件申请并被录取了。这时解放军正在积极备战,准备解放台湾,战士练习游泳的,几乎全都感染了血吸虫病。当时的上海医学院寄生虫室主任吴光教授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的顾问,正亟需人手。吴光教授和谈家桢教授都是东吴大学的前辈校友,吴教授找到温廷桓,热切希望温廷桓能在上海医学院工作,而不是去浙大。由于温廷桓的志向是当一名医生,所以几经权衡,就告诉谈教授不去浙大读研究生了。现在提起这件事,温教授还是感觉很对不起谈教授。从此温廷桓在上海医学院从助教开始一直工作了50多年。经历了从国立上海医学院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到上海医科大学,最后2001年并入复旦大学的转变过程。他说,他与复旦大学非常有缘,1950年要是去了浙大,1952年他就要随谈教授调整到复旦。后来到了上海医学院,最终还是并入了复旦大学,现在两个学校合并了,还是复旦人了。温教授还掰着指头告诉我,他的家属中有7个人竟然都是复旦人。

温廷桓4.jpg

2019年5月,94岁的温廷桓在墨西哥坎昆乘坐索道车


1956年温廷桓就已经从助教提升为讲师了,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国职称评定的工作一直处于停顿状态。文革结束以后,又恢复了职称评定工作,所以当了24年讲师的温廷桓在1980年才被评定为副教授。1983年虽然被评为教授,但是教育部批准却到了1986年才下达。

1970年代学校恢复招生和正常教学后,因教研室主任徐教授年纪比较大,家住得又远。所以学校党委就指定温廷桓负责教研室的日常教学与行政工作。1980年卫生部要求上海第一医学院提高学术和医疗水平,各科室要建立研究室或研究所,因此寄生虫学教研室内建立了一个医学螨类研究室(规定名称不能与教研室重复),温是研究室负责人。1983年学校升格为上海医科大学,需要增加教学学科种类,温廷桓就作为副主任(兼)参与了新的成立的医学检验系的建设,后成为主任。在医学检验系的基础上,还建立一个医学检验中心。按规定1991年暑期他退休。但是上医在国际上和国内关于螨类和螨过敏的学术活动以及医螨研究室的工作都少不了他,所以校方返聘他在医学螨类研究室工作,直到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他就归复旦退管会管理了。在返聘的9年当中,他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8篇论著,连同国内发表的有50篇之多。此后,温教授还仍活跃在科研一线,不断有论著发表,现在网上还能查到他2022年新发表的学术论文。 

温廷桓到上海医学院工作以后,就积极参与了人体寄生虫病学教学和血吸虫病的研究。1952年经过院系调整,吴光教授荣幸被调到新成立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组建寄生虫系,上医寄生虫科主任则是由著名的寄生虫学与昆虫学专家徐荫祺教授担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美部队在东南亚作战时,广泛发生一种沙螨热(所谓恙虫病,为什么不叫恙螨,后面有讲,但详细的原因我将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详细叙述),是沙螨叮刺而感染的立克次体病,死伤无数。此病在我国东南多地也有发生,包括台湾。徐教授认为应立项研究。在徐荫祺教授的指导下,温廷桓以及同室年轻教师和技术员,开始了沙螨的研究。他们首先在上海医学院附近的田野中,发现老鼠和猫身上有大量的沙螨,而且有少量的沙螨热的媒介种。在吴光教授的建议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立项委托上医徐教授为部队防疫人员开班培训沙螨防治课2周。

根据初步野外调查的结果,徐教授分析后决定将课题分成几个部分,分给不同人员负责研究,温廷桓分配到的是与氏螯齿螨(Odontacarus yosanoi)生态学和生活史研究。1957年,温廷桓和美国的Lipovsky 同时发表各自在沙螨培样管中发现雄性成螨产生精子包囊于体外,后被雌螨摘去而无直接交配发生。但是外生殖器都在腹面,Lipovsky未能观察到这个过程,故其文中无报告。而温廷桓在恙虫饲养管中设计了一个垂直孔洞,可直观地观察到螨横向爬在洞壁上,可完整地从一侧观察到雄螨如何将精包产到”外界地面“上的全过程。沙螨精包状极如某些菌类孢子囊下有一支持的丝柄。雄螨连续产多个精包成丛后就离开了。未受精的雌螨来到精包丛处,就开始用其外生殖器张开,套在精包上,摘下顶上的精包,留剩一丝,连摘数个后离去。这一体外授精过程的报道,结束了以前推想沙螨有雌雄性直接交配过程。另外,温廷桓还对沙螨幼虫颚体包括口器的观察,阐明了螯肢爪上形成的唾液输出管和食物进口管道。更重要的是阐明了沙螨口器保护性的外叶上有一个感觉器,从解剖切片中显示是一种”钟状感器“,而且所有沙螨与近缘螨类幼体上都具有,这是他对螨类学的一大贡献。

 由于上医螨类研究工作的声誉,各地将沙螨标本送来要求温教授协助鉴定,到了1980年代,已经有二三百种之多,温教授决定将此汇众,编著一本专著。1984年温教授将其对沙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完成出版了《中国沙螨》。 在《中国沙螨》一书中,启用了沙螨这个专有的名词,以取代恙螨。并对在中国已有的沙螨属群分类的进行了权威的订正。这是因为东晋时期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沙虱毒(抗战时日本人称为恙虫病)的病媒是沙虱,并对沙虱的形态、分类、宿主、生态、分布等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沙虱毒引发的征状以及广大劳动群众创造的沙虱和沙虱毒的防治方法都在《抱朴子》中有详细记载。温教授告诉我说:“东晋时期的葛洪在公元300多年就将沙虱的生态防治等进行了详细地阐明,其成果为世界各国学者所推崇。日本鬼子为了要灭中国文化,废除了从唐朝开始称沙螨名,用一个狗屁不通的名“恙虫”替代沙虱。恙者病也,恙虫就是病虫。其实早在1928年Sambon就明确日本所谓的恙虫就是中国古时就阐明的沙螨(sand-mite--sand louse)。1965年英国殖民地部马莱亚医学研究所所长JR.Audy是国际沙螨研究界的权威,(后来去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任旧金山医学中心胡珀基金会The George Williams Hooper Foundation主管)在英国伦敦大学的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开设的一个沙螨专题讲座“Red Mites and Typhus”(viii+191),其中(p.37-38),讲他在 Giles处看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葛洪著《抱朴子》中有关沙螨及所引起的沙虱毒,包括如何治疗等的记述,非常佩服地说,”这些记述于今不差。”故在其讲座文稿全部译成英文,以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为了转播发扬中国优秀文化,温教授将其专著就一律用“沙螨。”《中国沙螨》第一编中讨论了沙螨系统分类方法,特别对无前螨亚科建立的系统,被目前国际上认可采用。记录了中国沙螨的3个新属和2个新亚属。讨论了螯齿螨属(Odontacarus)、多毛恙螨属(Multisetosa)和中国沙螨属(Zhongguosha)的系统发育问题。并编绘制了中国沙螨已知科属的检索表,包括2科、3亚科、41属12亚属。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温教授带领同道们在中国14个省、1个直辖市和4个自治区发现的150个沙螨新种的描述。第四章列出了1980年底以前中国已知的353种沙螨种类、其宿主和地理分布情况。宿主由21目166种动物组成,包括甲壳类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国沙螨》的出版发行,奠定了温廷桓教授在螨类研究中老大的江湖地位。我们师兄弟曾经在一起景仰过中国医学昆虫的大佬们,其中包括陆宝麟(蚊虫)、柳支英、李贵真(蚤类)、范滋德(蝇类)、熊光华(白蛉)、金大雄(虱)和温廷桓(螨虫)。这些前辈们都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1958年,中国各地爆发了出血热疫情。温教授被委派到安徽省协助控制疫情。经过艰苦的努力,他认为,虽然出血热有多种传播渠道,但革螨传播的风险不高。在这次调查中,他发现的3个真厉螨属(Eulaelaps)的新种,得到了安徽省方面的表彰。在控制疫情时,他在疫区还发现了一个新种,即临淮岗纤沙螨(Leptotrombidium linhuaikongense),目前认为,这种沙螨是恙虫病从淮北传播到鲁西的媒介。

1970年代初,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列入了国家的卫生健康管理战略。在国家的资助下,温教授积极参与了这项研究。他发现,很多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结局也是肺气肿,他因此就开始关注尘螨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他调查了全国南北东西许多城镇,确定粉尘螨的分布何其过敏原性超过屋尘螨,得到国际上肯定,因而代表我国专家被邀请参加WHO召开的全部3届国际尘螨过敏工作会议。1975年起,他成功地研制出了粉尘螨疫苗。我爱人1986年开始从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工作后,就一直使用上海医学院出品的粉尘螨疫苗,现在这个疫苗早已实现商业化。其效价比美国和丹麦等公司出产的疫苗的效果更好。由于温教授在变应原方面的杰出贡献,温教授1986年成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感染与过敏专项的顾问,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成为国际著名的变态反应学专家。

温廷桓教授70年的职业生涯中,在恙螨、革螨和尘螨的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自2006年起成为国际螨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自2017年起成为中国昆虫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他还是系统与应用螨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的会士、以及各种国际国内蜱螨学会和过敏学会的委员。于2022年温廷桓教授荣获螨类研究的国际最大的奖项:James McMurtry奖。

除了螨类的研究之外,温廷桓教授还在1970年代对上海市发生的桑毛虫皮炎进行了调查和防治并受到表彰。1981年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所发现的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3800年左右。为了研究这个标本,上海博物馆将干尸拿到上医解剖教研室进行研究。温廷桓等发现,在这个古尸上竟然有数以千计的人头虱!这些古尸虱标现存于上海昆虫博物馆。

在温廷桓教授97岁生日前夕,我和夫人一起去他家里看望了他。温教授仍然思维敏捷,健步如飞。我们离开的时候,他还执意要下楼,送我们到小区门口。

温廷桓5.jpg

 2023年4月在温廷桓教授家中

我们衷心地祝愿温教授健康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948-1386078.html

上一篇:伊朗——一个被严重误解的热爱蓝颜色的国家
下一篇:朱章玉的故事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从放牛娃到大学教授的华丽转身
收藏 IP: 202.120.11.*| 热度|

8 郑永军 周忠浩 张晓良 王安良 苏德辰 徐长庆 许培扬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