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8章 群体遗传学 压题故事:《群体遗传学导论》的出版及其对群体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精选

已有 6796 次阅读 2022-11-28 09:4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李景均1936年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于193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育种及遗传,1940年获博士学位。在美期间,李景均阅读了著名遗传学家杜布詹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的《遗传及物种起源》,从而对群体遗传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决定以此作为研究方向。博士毕业后,李景均就去了赖特所在的芝加哥大学上了一个夏季的数学和概率论课程,并在赖特的影响下去哥伦比亚大学及北卡罗来纳大学进修数学和统计学。1941年的中国,正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但是李景均毫不犹豫地携带着新婚的妻子登上了一艘准备开往上海的荷兰邮轮,冒着日本人的炮火开始了蜜月之旅以及回国之旅。为了躲避在太平洋水下游弋的日军潜艇的攻击,邮轮一路辗转,李景均在海上漂泊了51天后才换船到达了香港九龙。这时的香港也刚被日本人占领。身上没有现金的李景均夫妇受尽了苦难,但他们仍然不忘回国建设国家的初衷。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徒步绕过日军,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到达广东惠阳,再从惠阳乘船坐车抵达桂林。由于战时交通不便,李景均就在广西柳州郊外沙塘的广西大学农学院任职。抗战胜利后,李景均出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兼农业试验场场长,当年他才34岁,是北京大学当时最年轻的系主任。李景均花了2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英文版的《群体遗传学导论》,并于194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印刷。1949年,李景均在美国的弟弟自费出版翻印了500本。著名遗传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缪勒评价说:“该书非常有助于培养在这一重要而难懂的领域里工作的年青科学家。”下面,我们就看一下:

《群体遗传学导论》的出版及其对群体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谈起群体遗传学,我们就必须提到英国的数学家哈迪(Hardy)及德国医生温伯格(Weinberg)。20世纪初,他们共同证明了孟德尔遗传是随机交配下维持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揭示了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遗传规律,为品系繁育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2030年代,R. FisherJ. B. HaldaneS. Wright结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和达尔文进化论,创立了“群体遗传学”这一全新的学科。

李景均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他年轻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育种及遗传,并于1940年获博士学位,辗转回国后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时年34岁,是当时北京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1948年李景均撰写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在北京大学出版(图 18-1)。《群体遗传学导论》是一部首次向全球学术界介绍群体遗传学的论著,一经面世就被学术界公认为名著,它对人类群体遗传学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相关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

 图18-1.png

18-1 李景均编写的著作《群体遗传学导论》

       对自己编写的《群体遗传学导论》,李景均自己评价说,“一半来自自己的脑子,一半基于在成都时抄写的文章”。这本书的取材编排独具匠心,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采用高深的数学公式。除了群体遗传学基础理论,还介绍了人类遗传学中经常用到的分离分析方法,穿插了人类遗传学研究面临的实际问题。1998 年李景均荣获美国人类遗传学会颁发的杰出教育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948-1365598.html

上一篇:《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7章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压题故事:“塔克拉玛干最后的守望者”生存之谜
下一篇:《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9章 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 压题故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推进我国精准医学发展
收藏 IP: 202.120.11.*| 热度|

3 李学宽 吴斌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