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遗传学课上,我给学生们介绍摩尔根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这个图片中的瓶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些瓶子最初是干什么的?仓促之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准确。这是牛奶瓶。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天早晨,送牛奶的工人都会骑一辆加重自行车,后轮两旁各自挂着排列整齐的、好几层牛奶。进了院子以后,他就会停下来,摇着铃铛。我们在家里听见送牛奶的铃声响起来,就会拿着空奶瓶出来和他换。送奶工也会掏出一张纸记录着谁家领了牛奶,谁家还没有领。遇到没有换奶的人家,他还会找到那人家门口,放下新奶,若有空奶瓶放在门口,他就拿走,若没有第二天再让人家补。
工作中的摩尔根
美国和欧洲没有我们这样的大院,送奶的工人也不可能像中国的送奶工一样在院子里等着大家来。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每家把空奶瓶放在门口,送奶工拿着名单,挨家挨户地换。摩尔根从1909年开始用果蝇研究遗传学。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年轻的摩尔根科研经费大概也不充裕,为了养他心爱的果蝇,摩尔根就盯上了这些奶瓶。一时间,霍普金斯大学附近的空奶瓶都到了摩尔根的实验室里。我不知道牛奶场的场长最后怎么和定奶户协商解决的。反正送奶工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空奶瓶回收回来的。摩尔根因此解决了果蝇饲养的条件,并提出了基因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学第三定律,丰富了遗传学的知识。成为了遗传学中继孟德尔之后的最伟大的遗传学家。
1989年,我去德国留学之前,有朋友好心叮嘱我,一定要带点儿卫生纸,以备三急。老婆专门去商店买了一卷卫生纸,塞进了我的手提行李中。结果进了首都机场就发现,厕所到处都有卫生纸。而德国的所有卫生间都有卫生纸,且怕有人不够用,水箱上摆满了成卷的卫生纸。我带的那卷卫生纸跟着我从柏林到了哥廷根,又去了汉诺威,辗转到了杜赛尔多夫。我先是住在一个德国人家里,人家家里的卫生纸是彩色的,餐厅有餐巾纸。后来住在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里和学校的卫生间用的都是再生的卫生纸。我带的纸直到我自己租了一个公寓后,才用完。
1994年回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卫生间里有卫生纸的架子,但是没有纸。国外来的教授要去卫生间,我们还专门告诉他要带纸。我记得是在大兵教授的强烈建议下,学院的卫生间开始有了卫生纸,很快学校的各个卫生间都配备了卫生纸和洗手液。有个别人,看见卫生间有公用的卫生纸,解决完个人问题以后,随手就把剩余的卫生纸带走了。有一天闲聊,有老师说,这些人真没有素质。卫生间的纸他们都顺回家了。我说,这可能还是物质不够丰富吧?这些人工资很低,遇到公家的便宜,总想沾一点儿。估计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极大丰富了,也就没有人会顺那几张卫生纸了。
刚去德国的时候,住在志海家里。培华告诉我说,自来水是可以直饮的,假如想喝热水,龙头往左就是热的,若要沏茶,就需要烧了。志海很感慨地对我说,假如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自来水都能直接喝,水龙头拧开都有热水的话,我们就进入共产主义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习惯喝冷水,每天要用一把咖啡壶烧开水,然后沏茶喝。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水龙头旁都贴着非饮用水的标识,只有咖啡屋的水才是直饮水,我每天都会去走廊尽头的咖啡屋里打水。德国人很有意思,卫生间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有一天解完大手,突然发现抽水马桶用的是可饮用水。这让我一直莫名其妙到今天。中国人不喜欢喝生水,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喝烧开过的水。我们的自来水不是直饮水也就不存在卫生问题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从90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喝纯净水和矿泉水了,很少有人再喝自来水了。学校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们的工作生活,在教学楼、食堂以及办公楼都安装了纯净水的装置。根据中国人的喜好,还专门有热水的龙头。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冬天的时候,有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喜欢用饮水机中的热水去拖地,擦抹桌子等。这样是事情一直到学院的卫生间有了热水才解决了。
教室旁边的饮水机,也经常看见有学校周围的居民拿着很大的桶接水,他们并不仅仅接冷水,而且还接热水。等下课铃响了,老师与学生们来打水的时候,经常就没有了热水。这让很喜欢喝开水的人感觉很不习惯。学校的物业和保卫处虽然加强了管理,但还是有人要来学校打纯净水。我觉得,真正让这样的问题绝迹,还是要让我们的自来水全部变成了直饮水,人们就不会再省这点儿小钱了。
有朋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说的这些爱占小便宜的人,都是一些赚钱少,处于底层的小老百姓,那些月入几万的白领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在疫情隔离期间,浦东就有一位37岁的白领,他年入过百万。但是他每天都到小区门口的快递摊上,挑一些他喜欢的物品拿回自己家,直到东窗事发。我不知道他的公司还会不会再继续高薪聘他,但是他一定给他的儿子做了一个非常坏的榜样!也毁掉了他美好的前程和生活!
看来,占小便宜不一定是穷人的专利。摩尔根虽然也占了别人的便宜,但是那些奶瓶并没有拿到自己的家里,而是用于了科学研究。我特别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摩尔根偷奶瓶的这件事情。英雄可以不论出处,英雄也不可以不拘小节吗?通过占小便宜,成就了遗传学家摩尔根。经过加工,偷奶瓶的故事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名人轶事。这种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不计方法的成功,好像我老师和我父母都没有教过我。他们教我的,就是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人家的,是不可以随便染指的。那些顺走其他人快递的人,他们仅仅是让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多一些,满足一下自己的快感,结果却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的道路。他们的故事经过演绎,最终会不会成为三言两拍中的警世故事呢?
占小便宜真的有层次吗?我真的无语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