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写过一个短文《梦课》,博客发表后,引来很多老师的共鸣,大家都说,有过类似的经历。
产生这样的错觉或者梦境,其实是有渊源的。上海交大的教室,分为东区、西区。每个区又有上、中、下三院,其实就是6个不同的教室楼,你要不注意,经常会把教室混淆。我上课一般会到得比较早。记得十几年前,开学以后的第二周,那天第一节我有课,很清楚地记得是在东中院3号楼2层,但是我就忘记是20几了。好在教学系统中有,跑到一个没人的教室,在电脑里找到了教室,这才不至于放了学生们的鸽子。这之后,在开学之前,我就会在打印好的点名表上,把上课时间和教室用红笔标上,离开家之前,一定要拿出点名表先确定上课时间和方位,这才保证了我迄今没有出现过教学事故。
权以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上课不能仅仅局限于不迟到,不走错教室,还要有仪式感。
所谓仪式感,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职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讲台的敬畏,对教学内容的熟悉。
教师这一职业,有人说是燃烧的蜡烛,点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毕生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从学生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这里,总书记对教师的职责做了明确的定义:三个传播是教书,三个塑造是育人。教书和育人缺一不可。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那么我们作为教师的,也应该端正教书的态度。作为学校的教学督导,我每个学期要听很多老师的课。绝大多数的老师上课都非常认真。但是,也有个别老师上课态度极不认真,坐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没有PPT,偶然写几个粉笔字,也寥寥无几。虽然他自己念讲义抑扬顿挫,却一贯到底,台下学生,或捧着电脑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淘宝买鞋;或者在手机上看自己喜欢的视频,或者微信与好友聊天,却与任课教师毫无关联。重点问题,从不交代,也不重复。与学生极少交流,偶然问一个简单问题,学生鲜能回答。课后与这些任课教师交流,答案或是,我们这些课程,根本不重要,学生学与不学,与老师何干!或是说,总不能为了课堂秩序,增加与同学的对立!
持这样观点的教师,毕竟少数。但是影响却非常恶劣。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都不重视,学生能重视吗?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他研究的成果和结晶。结果老师自己都觉得不重要,学生能觉得重要吗?养家糊口的本事不重要,难道还有比自己的温饱更重要的事情吗?我们现在不再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了,但是忠诚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应该是起码的职业道德吧?因此,我个人以为,当教师的首先应该喜欢自己的工作,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这样我们才能当一个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还有就是仪表问题。有个别教师,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头发乱得像鸡窝,满脸胡子拉碴,眼角上的眼屎照耀,浑身酒气。一件套头衫,还皱皱巴巴的。一条牛仔短裤,一双交大思源门似的拖鞋……,看上去非常潇洒。你给他提出,当老师需要注意仪表,他就会说,我这人从来都不修边幅。其实,不修边幅不应该是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别不应该与教师划等号。我们上学的时候,物质还不是很丰富,老师们也没有很多漂亮衣服。但是,每次上课,老师都会梳理得整整齐齐,一脸阳光地站在讲台上。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的导师Wunderlich教授,有一把非常漂亮的胡子。每次上课前,总要戴上平时不戴的领结或者领带,衬衣袖口的扣子都要系好。去教室之前,还会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梳子,把他的胡子弄整齐。助教抱着幻灯机,跟在他后面进了教室。有了Wunderlich的榜样,我回国以后,就把牛仔裤放到了包袱里,偶然旅游的时候穿一下,每天换一件老婆给洗净、并且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衣。T恤也只有周末偶尔穿。虽然,我们不一定穿名牌,不一定天天打领带,但是我们应该光彩照人。
我认识的老师当中,讲课最好的应该是王一飞教授了。老先生声若铜钟,条理分明,一头白发,一丝不乱。台上一站,就令人景仰。因为仪表的问题,我也和一些同事谈起过。外国语学院的李老师和我说,只要第二天有课,在睡觉前,她就一定会想好第二天要穿什么衣服,准备好才能睡安稳。她告诉我说,一想到要面对的一双双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睛,她就有一种责任感。这其实才应该是我们当老师的真实写照。假如,我们都能够像李老师一样,将上课作为一种仪式对待,学生们能不重视所要学的知识吗?
上课要讲授的内容,也应该熟记于心。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备课。认真备课,也应该是上课这门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认真备课了,课才能讲好,学生也才能喜欢。我记得中山大学有一个国家教学名师,他假如第二天有课,就一定会谢绝所有其他活动,把自己锁进书房,一门心思地构思第二天的讲课内容。这样的老师才对得起教学名师的称号。现在大家都用PPT了,有了PPT,并不是不用教学教法的研究了。备课其实也应该有教学教法的内容。我记得,我们交大有个名教授,上课的时候两支粉笔,漂亮的粉笔字写满黑板的时候,就是两节课下课的时候。这样的课,教师心中若没有整体的谋划,哪里能够做到;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能永远铭记在心;这样的老师,才会赢得学生们的尊重。
我们讲课,还要特别注意受众对象。对讲台要有敬畏感,哪些内容必须讲,哪些内容不适合在这堂课上讲,都应该有所思考。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因此,在讲课的时候,除了教学大纲里的知识点以外,还应该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但是,我们应该将给本科学生讲课的内容与给研究生讲课的内容区别开来,应该将低年级本科生与高年级本科生区别开来,应该将讲课与做学术报告分别开来,应该杜绝不管不顾地仅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育部长陈宝生最近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会上说:“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我们现在的考核体系造就了大学教授过分关注科研而轻视教学。很多教授不愿意给学生上课,甚至出现过老师出国开学术会,让助教给学生放视频的故事。尽管教育部规定,每个教授每学期要上32学时的课的规定,但是仍然有教授仅仅将上课作为完成考核工作量的一项必须做的工作,根本就没有从内心觉得教师教好课,才应该是第一责任。有很多教师之所以给本科生上课,仅仅是出于完成工作量,而不是出于责任。
大学老师不好当。只有对上课有了仪式感,才会有使命感,才会心存敬畏,才能认真对待,学生们才会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我们才会不仅仅将教师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还会当作终身奋斗的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